从纽海文再次回到纽约后,杨三强的衣服口袋里总会塞着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笔记本里夹着一只不怕跑墨的铅笔。偶尔得了空闲就拿出本子写上一小段,或许是在行驶的汽车上,或许是在跟相熟的朋友聊天的间隙,或许是在早上洗漱之后早饭之前。
不是杨三强在制定一个宏伟的计划,也不是在算计自己的得失,而是在构思一篇论文的纲要和论点。
杨三强进入耶鲁还不到一学年就完成了所有本科学分,可以随时从耶鲁毕业,
杨三强不想这么快就结束真正的留学生涯,恰好哈德利老头也不愿意自己的得意学生浪费自己的天赋。
哈德利老头认为对耶鲁精英学生来说赚钱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学生生涯一旦结束可就难以为继。
现在杨三强已经是哈德利的法学研究生,目前为止是哈德利年纪最小的学生,真正的弟子。
前几天回纽海文,哈德利让杨三强随便写一篇本科结业论文,学校需要留档。
可是还未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杨三强的学籍就已经变更,不再是耶鲁法学院本科学生。
杨三强没有经过毕业答辩,当然也没有写过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在哈德利看来这是再小不过的小事,杨三强的论文只要写出来就法学院的答辩团就能通过。哈德利自己不会为难自己的学生,山姆的师兄们也不会为难小师弟。本科毕业论文而已,反正又不用公开发表,只是图书馆学籍档案室里需要存在这份文件就好。
哈德利没有给杨三强毕业论文选题,只是指了指身后书架上或厚或薄的法律书籍,面露骄傲之色。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最细致的法律条例。这是我们法律从业人的骄傲,也是压力。山姆,我知道你看过它们,甚至你可以背诵它们。你能够从本科部毕业成为我的研究生,不只是因为我个人看好你,而是因为我们法学院的老师和教授都认可你,都知道你了解它们。
嗯,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法律,法律永远在完善之中。抵抗倒退并完善律条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哈德利老头难得如此正经的跟杨三强说话,杨三强当然也捧场,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些法律条文在我们眼里处处是漏洞,我们的工作就是修补这些漏洞。嘿嘿,有能力的律师就依靠法律 漏洞来赢得官司,赚到更多钱得到更大的名声。
山姆,我这么说你明白我的意思?
老师,你想让我写一篇可以填补法律漏洞的论文作为本科毕业论文。
哦,不,不,不!
哈德利连连否定,哭笑不得,山姆实在是太过聪明。自己只是想让他应付一下学校的规定而已,作为耶鲁大学校长总不能明着告诉自己的学生应付差事,可是这个得意弟子竟然装着没听懂自己的暗示。
老师,我有一个论文选题想请您指正:《论美国国家赔偿法案的可行性》,即展开讨论目前美国国家赔偿法的成立条件是否成熟,讨论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再延展讨论符合美国国家赔偿法案的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美国公民和团体申告,索赔以及后续的查证和执行、赔付等等实际操作程序进行探讨和设想!
美国国家赔偿法?山姆,这绝对是填补美国法律条例空白的选题,已经远远超出本科论文的范畴,即使作为你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也足够大,嗯,博士研究生论文也不过如此!
哈德利差点拔掉自己的胡须,可是得意弟子是什么样的人哈德利最知道!既然山姆已经说出选题,也有了思路,说明山姆也有初步准备。
山姆一直是个有想法的人,学生有进步的心,老师必须支持!
山姆,你去写吧!要大胆设想,细致推敲!到时候我可以跟你联合署名,你作为第一署名人!
美国国家赔偿法案在美国法律界的意义之高,对美国在世界文明国度里意义之大,都是法律从业者,谁能不知道?!哈哈,我要让立法委员会的那帮老家伙们感到羞愧!
哈德利想到了更开心的事情,一口酒没咽下就哈哈大笑,差点呛着。
哈德利老头翻箱倒柜地从书稿里找出一叠纸张递给杨三强,原来老头子已经对国家赔偿进行过相关研究,没想到师生俩想到一起了!老师未完成的事业交由得意弟子去圆满,这是一段法律界的佳话!
这才是真正的默契!
不是说起草美国国家赔偿法案这件事没有人先想到,而是需要找准一个极佳的时机。美国国家赔偿法案提出过早则一文不值,不能很好执行的法律条文就是空谈,肯定会遭人耻笑。提出过晚则失去了法律条文前瞻性的意义,总归有城下之盟的嫌疑。
不只是美国,欧洲国家的很多法律条文的诞生是跟一个或者多个悲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国家赔偿法案要打破这个先例!
哈德利没有过多嘱托得意弟子,最多是在杨三强要离开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
山姆,你回纽约后写论文需要查阅资料肯定没有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方便!纽约市立图书馆藏书也算丰厚,但那会浪费时间不是吗?我知道你在纽约会很忙!嗯,你可以找周围人帮忙,比如威廉和布朗,即使他们家族的藏书满足不了你,他们还有朋友不是?!
我知道了,老师!
一老一少,嘿嘿一笑,各自忙碌。
杨三强回到纽约后很认真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从纽约市立图书馆借,跟小杰克借,向布朗和威廉学长借,向老谢尔顿借!小伊万也主动帮着向自己的好朋友们收罗了一大堆!
管它有用没有,管它是地方还是联邦的!都要!
华道夫酒店的包间里和汇贤雅筑七楼的一个包间都堆满了各有来处的法律书籍。
当然,周围人都知道了山姆正在哈德利校长的悉心辅导下写一篇论文,关于美国国家赔偿方面!
只要配额贸易项目和规模没有敲定,桑落跟美国方面的石油谈判就不算完成,聚集在汇贤雅筑的贵客就不会离散,汇贤雅筑就很难恢复以往风月、玩乐场所的氛围,汇贤雅筑的大小拍卖会就会继续。
参加拍卖会是容易起瘾头的,因为拍卖品清单一直在变化,总能发现一些符合自己需求的宝物。只要自己的腰包能承受,见猎心喜,就会买,买,买,买个不停!
杨三强就是一个普通人,当然不能免俗,在汇贤雅筑的拍卖会上收获颇丰。
除了那些打算当礼物送人的物件,其他比如油画,当代工艺品,一些来自东方古国的瓷器和木器等等,不管价值高低,都被杨三强打包捐赠给了纽约艺术博物馆。
杨三强如此做,不明所以的小伊万也跟着凑热闹,他在汇贤雅筑的大小拍卖会上扫荡了一批拍品,伊万先生出手,已经在拍卖的物件罕有人跟他抢拍,在之后没上拍的宝物更没人举牌喊价!杨三强拍东西还考虑一下性价比,超级富豪那是真正的财大气粗,直接拿着拍卖品清单成批地圈画,不问品质,不问出处,不问价格,以高出拍卖底价的百分之十的价格统统买下!
罗斯人也要捐赠给纽约艺术博物馆!
伊万先生要的东西,汇贤雅筑不会扫兴,那些拿出藏品参与拍卖的卖家也不会扫兴,皆是爽利地拿钱交货。成箱子的好物件像普通的货物一样堆叠在汇贤雅筑的后院,小伊万打算让人用卡车将这些花了近百万美元的好东西运送去纽约艺术博物馆,却被杨三强给阻拦下!
金钱的力量还是大啊!罗斯人用手里的美元让杨三强不得不将计划提早执行!
杨三强本来打算通过少量、多次捐赠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小伊万这个莽撞人参与进来计划就得改变!
纽约的大小报纸上有人投稿,一张照片配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主角就是纽约艺术博物馆里的藏品!
艺术品嘛,就得向大家分享它们的故事和它们的美给所有人,
纽约艺术品博物馆紧邻纽约中心大公园,修建于曼哈顿半岛开发早期,几十年以来一直就一个普普通通、门口罗雀的地方。博物馆里的藏品也只有某些热心商人和家族甚至是个人捐赠的那些不太值钱,难以被人欣赏的破落货。
相比于紧邻的纽约中心公园,不远处也不需要门票的纽约艺术品博物馆毫无吸引力。即使杨三强无数次从华道夫酒店的窗子远眺纽约中心公园,也从未注意过这栋被刷成灰色的仿哥特式红砖大房子,它一直默默地矗立在纽约的喧嚣里。
杨三强忽然想让人知道它的存在,花点小钱让一些记者去纽约艺术品博物馆里拍照,随便挑选出几张照片再让人配上一段文字,一个有图片有内容的故事就可以刊登在纽约无数家报纸刊物上。
其实纽约的报纸业竞争很激烈,不论规模大小,那些记者不会将一份额外的收入推开,如果拍照,写稿和投稿是同一个人,那么就能拿到三份收入,何乐而不为!
不用十几万美元,不用几万美元,只要花费几千美元对某家报纸持续投稿,这家报纸的负责人就会想尽办法找到背后的金主。
开设专栏,很多小规模发行的报纸近期纷纷开设艺术品鉴赏专栏。
除了杨三强这边稳定的输出稿费,给各家报纸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品图片故事投稿。还有无数普通人寄信投稿,有的信封里附有照片,有的信封里只有一张写满故事的信纸!
几乎所有报纸的艺术品鉴赏专栏版面都在扩张,有从五分之一版面扩张到四分之一,有从三分之一扩张到二分之一版!有几家销量好,影响力大的报纸甚至直接扩张至整版!
纽约人对艺术品的热爱和讲故事的热情超过所有人的预料,最早被大家知道,还持续不断地提供故事的纽约艺术博物馆到底还是被更多人知晓,博物馆门前终究出现了很多拿着报纸,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
伊万先生要捐赠收藏品,纽约艺术品博物馆的管理团队受到三番五次地邀请终于走进华埠。汇贤雅筑群英汇聚的盛况让这帮人开了眼界,趾高气昂的神色快速垮掉,纷纷换上一幅低眉顺眼的服帖脸。
汇贤雅筑六楼和七楼随便遇到一个客人都是他们不能得罪的存在!
小伊万非常好客,也算平易近人,特意将这平均年龄五十往上的博物馆管理团队邀请到八楼的超级大包间。
双方进行一番友好交流后,这些长了见识的博物馆管理团队是带着激动地心情离开华埠。
第二天,所有报纸的约稿人就换成了纽约艺术品博物馆。每天一个图片故事依旧维持,不过还同时公布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兄弟集团的股东决定捐赠一批藏品给纽约艺术品博物馆,届时将在博物馆内举办一场盛大的捐赠仪式,欢迎纽约以及周边的艺术品爱好者前来参加!
连续一个星期,纽约州、其他东北发达州和北大湖区以及西海岸几座大城市的报纸和广播纷纷转载宣传这件盛事。布朗,小杰克,威廉等超级富豪家族的年轻精英代表人也纷纷宣布参加捐赠仪式,当然也会有藏品参与展览。
捐赠仪式举办当天,小伊万和小杰克这些捐赠者并没有主动上台演讲,他们带着微笑站在出席捐赠仪式的几位国会议员身后当人肉背景!反倒是馆长情绪激动,结结巴巴地当了一回司仪!
博物馆提供的休息室内,杜盛陪着杨三强。两个华族人面孔还是主动退让至幕后,外面的社交场小伊万才是风云中心人物。
纽约艺术博物馆占地只有二点五英亩,就这不到一万平米的展览馆,目前只向民众开放了三分之一不到的空间,就这,展品还稀稀拉拉地摆放着,显得展厅特别高远空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