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5年9月,我入小学时的学校是崇庆县(今四川省崇州市)大划乡崇镇村的小学校,在我读小学的那个时候,国家实行的是五年制义务教育。
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过程之中,每年甚至每学期都在更换老师,对于当时小学生的我,是不可能知道经常换老师的原因的。
教了三十多年书,也当过20多年教导主任之后,我通过多方了解,知道了当时老师的很多情况,我的小学老师主要是民办老师、临时代课老师、知青等组成,没有一名公办老师,他们的学历主要是初中毕业,个别高中毕业,也有极个别是“高小”毕业。
用现在的眼光或标准,结合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我感觉当时个别老师很可能还是初中阶段的“特差生”来代课的,因为,同样的文凭,不代表他们知识能力相同,我教了几十年书,我深知班上成绩第一名与最后一名,毕业证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学识与能力差距是巨大的,如果是同样文凭的“学渣”去当老师,他的教学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往往教法、学法指导都很落后,根本培养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很难从他的教学中获取过多知识,更多的因他而感到厌学。
据我几十年教育教学的经验所知,很多学生都是因“喜欢”老师,或者是被高水平能力的老师“征服”而喜欢学习的,更有聪明的学生会发现个别老师“很笨”之后,他觉得老师都可能是同龄人中的“学渣”。
于是,有些很多聪明的学生在感觉老师都是“差生”之时,他会放弃学习,慢慢就变成了特差生。
在我看来,很多聪明的学生之所以变成了特差生,其实是很“学渣”老师教育的“成就”。
回顾我小学的经历,我常感到“惨不忍睹”,不只是我经常听不懂老师讲的知识内容,同班很多同学与我感受一样。
厌学的特差生很普遍,爱学习的、成绩好点的同学极少。
由于小学老师文凭普遍都低,学识如何更无从考证,我作为后来首次中考我能考全乡“前三”,首次高考就能考“全校理科第一”名的人,居然在我小学毕业之时,语文才得18分,数学才考50分。
不只是老师说我特差,我与其他同学的成绩对比之后,我才知道,我真的是一个典型的“特差生”,但是,总分比我“特差”同学,起码还有一半多。
教了几十年书以后,我与很多同学相遇之时,想起曾经的村小学习经历时,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我们本身不聪明,不是我们不想学,而是被一些曾经的“学渣”生老师教成了“特差生”。
一是他们能力普遍太差,二是老师受“WG”大环境的影响,本身就不重视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对学生严格管理,感觉他们很多老师就是拿我们这些当年的孩子们来练教学“手艺”的一样。
大学毕业教了几十年书后,我才知道当时村小老师的大致来源情况,很多老师只要是跟村书记,村长关系好,给村长打下招呼就来当老师了。
仅凭绝大多数村长的“学识水平”,他们是没有能力判断这些老师水平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