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钦差大臣(1 / 2)济南府穿越实录首页

“当然没问题!”魏永明一口答应:“旁人来说什么都不好使,但只要王大哥开口,这份面子我是一定要给您的。就劳烦大哥把他带走吧!”

王心安长舒一口气,亲自将那小头目送到厘金局,回去后向巡抚禀明了事情经过,同时尽量隐晦的强调西城营目前钱粮紧缺,不能交还银子。

巡抚知道王心安说的在情在理,也看出他有袒护西城营的意思。虽说心中难免不快,但还是以“不宜因区区小钱寒了团练报效之心”为由,轻描淡写的为这场风波画下了一个句号。

西城营一介民团与官府作对,不仅得以全身而退,还保住了仅有的四千多两银子,算是出了个大风头,却也由此与省城上层官僚之间产生了矛盾。

事已至此,何大庚也顾不上考虑那些。他一方面精打细算过日子,一方面以西城营的名义向历城县提出申请,要求来年在团练公所周边大面积开垦荒地。

西城营成立至今已过去了七八个年头,经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目前在册正式团勇共一千四百人左右。

另有数百人因伤病等原因转为编外,留在营中从事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每月还能领到足够养家糊口的粮食。今后可以让他们专门负责照看庄稼,其余团勇只需农忙时节下地帮忙,平日仍以操练作战为主。

何大庚很快做好了各种规划,历城县的垦荒许可也顺利颁了下来。就在西城营热火朝天的开垦荒地之际,官府上层又发生了一次与团练息息相关的人事变动。

咸丰十年初,设于江宁外围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再次攻破,江浙一带清军随之接连溃败。

在加快军事部署的同时,清廷紧急出台了新的团练政策,向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派出了九位督办团练大臣。

这九位大臣与先前毛鸿宾那批不可同日而语。咸丰三年奉旨办团的共有近三百人,分别被派往原籍所在的各府、州、县,负责当地团练事务,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基本就是各行其是。

那批人虽然私下也被尊称为“团练大臣”,但朝廷并未授予任何官方头衔。他们手中权力非常有限,只能利用自身名望协助地方官员办团,实际属于帮办性质,一律归各省督抚统率。

相比之下,现在这九位被授予“督办团练大臣”头衔,由“帮办”变为“督办”,成了名副其实的钦差大臣。

这九人各自统管一省的团练防剿事务,以地方高级官员为其帮办,“上可与疆吏商酌,下可与绅士筹划”,形成了一套与地方官僚平行的团练大臣体系。朝廷还给他们加赏了诸如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类的职衔,以进一步提升其权势地位。

如此一来,全省团练有了共同的领导者,使得统一协调部署和筹集经费成为可能。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地方官对团练的掣肘,然而却又不可避免的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权力冲突。

被派往山东的团练大臣名叫杜?,是咸丰皇帝老师杜受田的次子。他学识广博、颇具文才,主持过乡试、会试,在朝中各部担任过侍郎,是个很有抱负的人。

杜?常年在京供职,鲜有地方基层经验,也不太熟悉团练事务。但他对朝廷忠心耿耿,被委以重任后便立即奔赴济南,雷厉风行的开始施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