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大明韩林儿做皇帝(1 / 2)大明,从红巾军开始驱除鞑虏首页

高邮之战中,韩林儿一战而天下闻名。高邮之战不但是团结了红巾军,同时也为韩林儿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红巾军刘福通赞扬高邮之战中的韩林儿,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

至正十四年十月,刘福通利用高邮战役后的形势,掀起大规模的反元武装斗争。在和手下商议之后,最后决定派出主力和韩林儿汇合,寻机占领一些县城。

而蕲州这个大本营则交由关和尚统管,刘福通还留给了5000多人马和足够的粮草。然后红巾军主力一万多人,出发高邮增援韩林儿。

沿途的不少县闻风而降,就这样到了高邮,居然比出发时还多了6000余名青壮。

最后,刘福通带着将近两万人马,和韩林儿的三万多人马成功会师。

至此,历史如此巧合般的回归了正题。那么接下来肯定还会像历史上发生的那样,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韩林儿的穿越优势就用上了。

刘福通,张士诚,李二等红巾军拥戴韩林儿为帝,计划年底建国大明,以徐州为应天府,改元洪武,张士诚妹妹张西施为皇后。

中间还有一个小事,韩林儿和刘福通叔侄二人相见,场面甚是感人。刘福通此时确实是真情流露,看到了韩林儿,刘福通也想起了自己的结义大哥。于是满含热泪的对韩林儿说道:“大侄子,我想到了我那苦命的大哥!都怪我没本事,没有能够救出大哥!”

“二叔,您老人家也别难过了。这事情不能怪您,都是奸细告密导致父亲被害的。”韩林儿出言安慰道。

刘福通带人请韩林儿入营商议,毛贵站出来,“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明王不受私。”此话句句有理,当真正大光明,正气凛然!

其实是刘福通的大营鱼龙混杂,没有安全感,明军担心红巾军控制不住,毕竟郭子兴和朱和尚还在牢房。

于是刘福通等人,跪下请韩林儿称明皇。

韩林儿没有推辞,打出标语,号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迎合民族感情。所谓明朝,以示黑暗已经过去,光明来到。

韩林儿都穿越了,对古人还是很宽容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打算做一个忠厚人。还是命杜遵道、刘福通为丞相,张士诚、李二为御史大夫,大衣哥队长为知枢密院事。军政分开,韩林儿只掌握军队,做调停者。

同时大封功臣,杜遵道,刘福通,张士诚和李二为四国公。

老杜和刘福通那是韩林儿父亲的结义兄弟,二叔三叔,还在红巾军威望高,必须重用。

张士诚那是大舅哥,也在高邮之战中有大功,也必须重用。而李二作为徐州红巾军首领,为了团结彭大赵均用等人,也得抬起来。

还有二十四候,包括二十大衣哥,外加毛贵,常遇春,薛显,傅友德。

韩林儿定下规矩,非军功不得封候。文官采取九品制,有杜遵道和刘福通负责搞定。

韩林儿很重视政权建设,中央机构多仿唐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为节制各路红巾军,设置中书省。

中书省下面是地方政府,设有府、县。管军机构自成系统,有元帅府、总管府等,均属枢密院管辖,相应的军职则有总管、元帅等。

明政权建立后,韩林儿采取无为而治,民事皆决于杜遵道和刘福通。韩林儿从领导砀山起义以来,身经百战,面对元军主力,救援高邮,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洪武元年正月,元朝中央政府任命以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为中原军队总指挥,于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东北)、中牟防守明军。

洪武元年正月起,韩林儿在高邮对红巾军进行整编,同时三路分兵。西路由队长、常遇春率领一万人,战于安丰。

北路军李二,毛贵,回师应天,准备打山东,元都人心大骇。南路军张士诚,胡大海等一万人入浙江,和方国珍前后夹击元军。胡大海还有招募文人的任务,特别是刘伯温,韩林儿给了详细地址。

张士诚是主帅,实际上做主的都是胡大海。其次,这支队伍的民间口碑不怎么样,被一些地主称作“徐州寇”。

因为手头都比较紧,到了一个新地方,如果不强制征粮,根本养不活队伍。征粮也叫作“稍粮”,还是比较温和的手段,就是张贴告示,招抚乡村百姓,给军队缴纳粮食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