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朱由校的小算盘(2 / 2)日月并明首页

再加上魏忠贤清洗东林党时,一连弄死了许多敢于诤谏的刚正之士,因此天启六年的科道官要么成了阉党的传声筒,要么就跟鹌鹑似得不敢冒头,总之不会莫名来寻皇帝的晦气。

不过朱由校心里也知道,内阁今日之所以会为科道发声,确确实实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

在外廷眼中,皇帝把蓟辽总督和辽东经略的位置给阉党的人,让太监去辽东发犒赏银,完全是一着臭棋。

倘或皇帝信任袁崇焕,就该在东林党中寻摸一二可靠之人派去辽东,倘或皇帝不信任袁崇焕,就该早日将他调离辽东,重新再派阉党中的得用之人去统领关宁军。

而现下皇帝虽留用了袁崇焕,却在他身边放了两个阉党当他的顶头上司,这在文官眼中,要么是魏忠贤因为孙承宗的缘故在欺负袁崇焕,要么就是皇帝在故意给袁崇焕使绊子。

因此不管皇帝嘴上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不管皇帝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如何信重袁崇焕,外廷依旧意见不断,觉得皇帝年幼糊涂,不知道事权统一的重要性。

三个政敌在同一个地方做官,其中两个还是另一个的顶头上司,这是妥妥得要起内讧的先兆啊!

故而科道官与内阁在辽东人事上的立场相当一致,朝堂斗争归朝堂斗争,影响边关用人那就不对了。

就算皇上您不喜欢袁崇焕,也不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啊,大不了直接把袁崇焕打发回广东服丧嘛,您何必跟他置气呢?

但朱由校这边也有说不出的委屈。

孙承宗与袁崇焕再如何廉洁刚正,银子要不拨下去,是没人会替朝廷上阵打仗的。

那问题就在这儿,这每年五六百万两的辽饷开销是无论如何都省不下来的,财政亏空成这个样子,他自己还有复原三大殿的梦想,这满朝上下,有谁能给他弄来这么多银子呢?

只有魏忠贤!

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魏忠贤,或者如果你是阉党,你看见皇帝把整个关宁锦防线都给袁崇焕这个东林党门生管了,

自己费劲巴力地为皇帝到处搜刮,名声扫地,清流唾骂,最后皇帝大手一挥,钱给袁崇焕拿了,仗给袁崇焕打了,功给袁崇焕立了,名给袁崇焕得了。

而自己不但什么都没落着,还须得时时对皇帝赔着小心,就怕将来来一个‘狡兔死,走狗烹’,你要是魏忠贤,你会做这赔本买卖吗?

当然不会!

这自古以来,就是‘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买卖无人干’。

如果现在朝中得势的依旧是东林党,那袁崇焕在辽东立功,他们能获得相应的政治利益,他们自是愿意全力配合袁崇焕了。

而天启六年的朱由校已经把东林党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他既然要靠阉党搞钱再拨给辽东,那在政治利益的分配上,他就绝不能忽略魏忠贤的感受。

袁崇焕在辽东立了功,他朱由校就该把这份功劳分一部分给阉党,让他们跟着沾沾光。

这样一来,魏忠贤见到辽东问题关乎阉党利益,便能心甘情愿地为皇帝尽心竭力地去弄银子了,所以这蓟辽总督和辽东经略的位置,是非阉党莫属的。

臣子为皇帝敛财,皇帝就该把臣子应得的政治利益分给他,这才是有来有往,虽然朱由校与魏忠贤感情深厚,但是朱由校也没打算仗着这份感情去占魏忠贤的便宜。

毕竟奴才被主子占便宜占得久了,也是会心生怨气的,怨气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难免会反噬主子。

魏忠贤总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甘愿当奴才,不代表他就真的连“人”的正常情感都不配有了。

至于外廷所担心的,袁崇焕与这两个阉党官员不和,大敌当前,闹了矛盾,不好收拾的问题,在朱由校眼里却根本不是个事儿。

阉党能给袁崇焕弄钱,袁崇焕能给阉党立功,他们利益一致,能闹什么矛盾呢?

就说上回清查关宁军人数一事,巡关御史洪如钟在奏疏中特意强调他所汇报的人数是“各处见在官兵”,这数目是涉及辽东所有文武官员名下之人的,而袁崇焕的奏疏一上来,就是“请以十万五千官兵汰为八万”。

即使这是一个“假人数”,但是目前的军饷可是根据这个“假人数”发的,“各处见在官兵”都能分得一杯羹,涉及了辽东所有文武官员的切实利益了。

袁崇焕能在打赢了宁远之战后,还能把这个“假人数”削去五分之一,让辽东文武官员都能甘愿少拿五分之一的军饷,这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说明袁崇焕确实是个能办实事的,辽东的武将都听他的话,有这些武将作后盾,王之臣和阎鸣泰巴结袁崇焕都来不及呢,又岂敢欺负他呢?

别的不提,要是把袁崇焕给惹急了,在辽东闹出兵变来,皇帝可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两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