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之后,老姚目瞪口呆。
他想错了啊!
神迹不该是三牲祭祀,求个三天三夜才会降临的吗?
哪怕不间隔个三年五载,也不该三五天就再度出现吧。
望见崭新的城墙和房子的顶部颜色变深,老姚意识到落雪在融化。
热乎刚出炉的?
短暂的学习让他知道水泥的硬化无需烧制,但架不住对砖瓦的认知在脑子里产生了惯性。
而且神使给的资料也说了,气温越高,水泥的硬化速度也越快。
指不定这些房屋城墙下来之前正被神仙用火烘烤着呢。
老姚跑到就近的新楼,伸手摸去摸。
微微有点暖,就刚触碰的时候能感受到。
这是……余温?
所以这不是“新鲜出炉”的?
是不是说,扩建小台村,本就在神仙的计划之中?
那么小台村压根就不是什么柴房,而是……新宅!
想到这,老姚有点后怕。
差一点啊,差一点!差一点毁了老朋友飞黄腾达的机遇!
然后他又替老郭高兴,哈哈大笑起来。
午后,风雪停。
数十人怀揣着喜悦往初阳城赶,他们要回去把家人接来小台村的新家。
两千余人的施工队则回到工地继续作业。
从初阳城到汾河的路早在几天前就拓宽了,这几天全是在用水泥和巨型竹板铺设路面。
今天只要能把小台村到汾河的后半段路铺好就能竣工,突如其来的暴雪,迫使他们不得不暂时中断施工。
回到工地,第一步是清理积雪,把土灶给清理出来生火。
第二步是去汾河里凿冰打水,给100口锅架到土灶上烧水。
气温零下,搅拌水泥需要用不超过80度的热水。
“冰水为零,开水为百。”
一句话,老姚就理解这80度是什么概念了。
证据就是提问“两杯60度的水混合”这个经典问题时,他没有回答“能得到一杯120度的水”这种蠢话。
这个男人甚至玩水玩出几个结论:比如洗澡水没超过50度,人体温度在35度左右。
而且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他能保证施工队用的热水都在70度左右。
挺聪明的一个人,李沐不大理解他的【自述】栏里写的是“此前穷困潦倒”。
道路上的积雪被清理到一旁,新路与旧路有两尺余的落差。
从断面可以看到,新路面的下层是厚实的水泥,上面并排铺着3块竹板。
老姚伸手按压断面的水泥,已经结冰冻硬了。
刚从神使口中得初阳城全是水泥筑造的时候,他以为又是如同“铝”那般的神仙造物。
可以无视寒冬造成的影响,只要时间一到就能变成石头的“岩泥”。
细读神使给的资料,才知晓它不过是一种更好用的“灰浆”罢了。
眼见为实,老姚在土建所里做了不少水泥砖做对比。
比如不同水温搅拌,室内外、不同气温、高度等的情况下放置。
为此他征用了办公楼的空房,让儿子儿媳轮班烧炭炉维持一竖列房间的气温。
今早出门前,暖房里的水泥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硬化,其中用高温热水搅拌的最硬。
放到室外和冷房里的都冻成了冰泥砖,带去解冻,会变得跟刚和好的状态差不多。
这证实了资料里写的是对的,水泥会“冬眠”。
那么冬眠之后硬化质量会降低这说明,大概率也是真的。
所以这几天老姚有些费解,为何非要在这个时候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