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泥的特性,明显等开春转暖再修比较好。
劣质的大坝会溃堤,劣质的道路会让飞奔的快马绊倒。
若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恐怕能连人带马摔死。
经历了小台村的扩建,他不纠结了。
俺区区一介凡人,怎敢揣测神仙之用意。
“就当现在铺的是夯土路罢。”
第一趟热水就位后,修路作业正式重启。
这里没有工业化器械,全是人工用棍棒搅拌。
灌填路基用的是纯水泥,除了场地裹挟进去的泥土,没掺和半点砂石。
土木人见了直呼奢侈。
不到二里的工程,愣是干到天黑才完成。
次日,近五百头畜力从初阳城出发,浩浩荡荡。
有驴有牛有骡子,有的拉板车,有的驮竹筐。
在小台村装货,将大量水泥、竹板、木炭运往阳凉北关的卫城。
不久后,又有近八百头猪羊,挂着一个个麻布袋子,直奔阳凉北关的卫城。
沿途所经之村,无不有人围观尾随。
……
金军南下的流言已经在太原府的民众之间传开,有些富户早早就做好了举家南迁的准备。
若非河东经略宣抚使兼知太原府的张孝纯民望极高,民众恐怕会大规模逃离。
广阳郡王顶替了他宣抚使的职位,使得勉强维持稳定的太原府又蠢蠢欲动起来。
然而这位安顿下来后却不管不顾,明知道攀附过来的士绅是来打探消息的,仍旧天天与他们吃酒听曲。
他当甩手掌柜悠闲了,就得有人因此忙碌。
随行而来的宣抚司副都统便是这个人。
要在城内“辟谣”安抚百姓,又要到城外募兵扩充宣抚军,刚来没几天就已经像个飞速旋转的小陀螺了。
这夜,副都统忽然被上官召唤。
这腮下有胡须的老阉人一身酒气,衣着却是不苟,坐于主位端着腔调询问:“王副都统,灵石县的事你处理得怎么样了?”
灵石县有什么事?
王副都统沉默不语,竟是想不起来那边有什么事要办。
“嗯?”久久得不到回应的广阳郡王怎会想不到,沉声问:“王禀,你是忘了还是没处理?”
王禀只得如实回答:“近来诸事颇多,不记得是什么事了,还望郡王提醒。”
“本王已七十有一,副都统怎的比老夫还要健忘。”
五十八岁的王禀只得压低头,不敢接话。
“知灵石县派人传信,灵石地区疑有方腊余孽,借以宗教之名招兵买马。你派人速去灵石县暗中调查,顺便把知县父子接来太原。”
经这一说,王禀想起了些内容。
回到住处,在书案那叠文件中找到了那封信。
在烛光下重新看一遍,他还是觉得写信之人有夸大之嫌。
雀鼠谷一带山多地少,非富饶之地。
南北又有三关镇守,人要有多蠢才会跑那么个地方造反。
但凡对周遭环境有所了解的人,都说不出“方腊余孽”这种推论。
很显然,写信之人应该是想借势在地方立足,“反贼”不过是骗上官出人的借口而已。
上官此前拿到密信后的敷衍,上任后啥都不管偏又惦记着这事。
看似矛盾的表现,得出这个结论后就说得通了。
这不禁让王禀好奇:那知县到底什么人,让他不想搭理又不得不重视?
琢磨了会,他把信一丢:管他呢。
唤来儿子,将事情交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