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二病、三害、六渐(1 / 2)大明独夫朱厚照首页

“第三害,乃是庄田畿民之害,指的是被侵占土地的百姓,这种现象在大明十分常见,在京师周围尤为严重。《诗经》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思说的是国境数千里,都是民众的土地。可京师方圆千里的土地,早就被皇庄、权贵所侵占,百姓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不去当佃户,那便只能当流民去了。

六渐,臣指的是六种日渐式微的趋势,分别是‘匮之渐’‘盗之渐’‘坏名器之渐’‘弛法令之渐’‘方术眩惑之渐’与‘贵戚骄恣之渐’。

‘匮之渐’说的便是财政日趋匮乏,臣刚去户部当主事的时候,太仓各库存银约一百七十万两,如今,只有不到九十万两了。如此困窘,以于陛下连登极大赏的钱都发不出来

‘盗之渐’指的是盗贼日趋横行,陛下必然知道,最近连皇城边上的长安右门、西公生门等处都有人抢夺财物。可臣以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穷苦百姓无以为生,便只得铤而走险。如果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又有谁愿意去犯罪呢?

‘坏名器之渐’指的是赏罚日趋不明,虽说先皇已经不似宪宗纯皇帝那般滥封,可和尚、道士之流,也没少滥封。宫中现在有多少所谓的方士,陛下肯定比臣清楚。

‘弛法令之渐’指的是法令日趋败坏,再无约束力。比如说,先皇废除了《大明律》中贪污死罪,又比如,以私恩轻赦罪人,像马文升之子马阶当街殴人致死,本该判处绞刑,然而先皇却看在马文升的面子上赦免了马阶。法令不行,如此则权贵们更加肆无忌惮,日趋与小民争利。

‘方术眩惑之渐’指先皇崇信佛道,广建寺观,御赐牌匾,甚至和尚、道士之流,仗着陛下的偏爱,在京师内横行霸道,连我等大臣都要让他三分。

‘贵戚骄恣之渐’就不用解释了,臣为何二次入狱,陛下又为何暗中把臣接到文华殿,都是因为某些人仗着自己的皇亲国戚,无恶不作。只不过,陛下愿不愿意为了天下黎庶,去得罪自己的至亲之人呢?臣不敢揣测。

以上这些,便是臣的那篇《应诏上疏稿》的内容了,陛下不知有何想法?”

对面的朱厚照也是沉默不语,他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却已是波涛汹涌。

这李梦阳的分析的确是十分切合大明当下的时弊,他也明白了当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置他于死地。

如果没人来揭露这些问题,那么大明王朝就会得过且过,就会一点一点的腐化下去,直到大厦轰然倒塌。

但如今某些问题却被人提前指出,摆在了桌面上,那你让那些既得利益者怎么办?

某些问题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这句话的道理就是如此。

“陛下...陛下?”李梦阳看着朱厚照像丢了魂一般目光空洞,便尝试着叫了几声。

“啊?”朱厚照回过神来。

“不知臣说了这么多,陛下有什么想法?”李梦阳看着他。

朱厚照摇了摇头说道:“我想过如今世道不甚太平,但我实在没想到看似平静之下却是这般景象,我确实得多谢你,帮我、了也是帮大明找出如此之多的弊病。”

“陛下闻过则喜,臣甚是欣慰,但不知陛下听了之后,准备作何打算?总不能听了之后,依旧照旧行事吧?”

“那不会,我既然找你来了,那就是准备变法的。

文臣与宦官之病,我说过,既然要治理天下,就必须要依靠他们,他们里面有坏人也有好人,我不能因噎废食,只需要知人善任罢了。

而六不渐的话,它们还没酿成大祸,如果把天下治理的好,这些问题自然会消失。

其实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你说的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