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李梦阳与《应诏上疏稿》(1 / 2)大明独夫朱厚照首页

李梦阳,男,现年三十三岁,祖籍河南扶沟,陕西行都司庆阳卫人,正史中的他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复古派的代表人物,前七子的领袖。

但弘治十八年的李梦阳还没在官场上心灰意冷然后投身文学,此时的他更想在政治上施展抱负。

事情说来话长,大约是三个月前,弘治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治下的大明江山没有臣子们吹嘘的那么歌舞升平,反倒是弊端丛生。于是他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诏书,要求臣子们尽忠直言。

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李梦阳在看到这封诏书后大喜,被皇帝的诚意所打动,于是他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写了篇《应诏上疏稿》,以一个户部主事的视角,直陈大明的弊病。

然而由于这封奏疏写的太过鞭辟入里,在经过了既得利益者们一系列复杂的博弈之后,李梦阳喜提“上书谏寡人者,进刑部大牢听罪”。

当然李梦阳的上司和同僚们在事后积极展开营救,两个月后李梦阳终于是被放了出来,结果好巧不巧,李梦阳出狱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应诏上疏稿》里的提到的一大祸害——寿宁侯张鹤龄。李梦阳被关了两个月,张鹤龄在后面这小子也使了不少力。

怒火中烧的李梦阳看到仇人分外眼红,上去梆梆两棍把张鹤龄打落马下,张鹤龄坠马过程中恰好磕掉了两颗门牙,于是李梦阳家都没回又被送进了刑部大狱。

所以朱厚照把李梦阳偷偷放出来倒不是怕群臣知道,而是怕张太后那一家知道。

望着有些不知所措的李梦阳,朱厚照秉承着礼贤下士的原则,亲自扶他下辇,二人又勾肩搭背的进入了文华殿。

对于那些沽名钓誉的臣子来说要来硬的,但朱厚照明白,对于李梦阳这种不怕死的,还是要学会感化他。

等到了文华殿内,朱厚照和他对面而坐,又命宦官看茶,言辞恳切,希望他能根据那篇《应诏上疏稿》来提出富国强兵的办法。

“爱卿的那篇《应诏上疏稿》我让人去找了但没找到,想必是皇考让人把它藏起来或者烧了,爱卿可还记得你那篇奏疏里写的什么吗?”

李梦阳沉默不语,他内心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小皇帝这么殷勤,必定是奉了张太后的命令来试探他,一旦自己说话过程中不小心犯了些忌讳,小皇帝就会以此为由送他进诏狱。

朱厚照有些无奈,于是拿来一些题本,对李梦阳说道:

“这本是刑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何鉴的奏疏,上面写他清查了荆襄南阳汉中等处流民,共计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余户,七十三万九千六百余口...

这本是提督抚治郧阳等处都御史孙需的奏疏,清出郧阳西安商洛等府州县流民一十一万八千九百七十一户...

这本是淮安知府的上疏,今年淮扬一代大旱,饥民遍地,有人卖儿卖女,有人落草为寇,甚至有的人饱腹,把尸体从坟里面刨出来充饥...

李爱卿,你当了十年的户部主事,朕现在十分想知道,国库拿不出钱,百姓交不起税,这钱都到哪里去了?”

看着言辞恳切的朱厚照,沉默许久的李梦阳开口答道:“都让那些奸臣、勋戚给拿去了。”

朱厚照大喜:“说的再详细一些。”

“这些问题,臣在那篇奏疏里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李梦阳不为所动。

朱厚照咬牙切齿,说话说一半吊胃口,写网文的时候这么做是要被骂太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