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此茶,可是寿州霍山黄芽?”
“善!”
向传正笑吟吟的点了点头,赞赏道。
“孝先,不愧是懂茶之人,仅仅只是一嗅,就能一语道破此茶之源。”
“寿州黄芽,其状如甲片,其叶软如蝉翼,此茶,香气怡人,为茶中之上品也。”
说着,向传正朗声笑道。
“其实,我也是借花献佛,此茶是世文兄,从寿州茶商那边购得的。”
听到这话,王曾适时切入。
“可是琅琊郡王(王审琦)之孙,王世文?”(注2)
“然也。”
向传正微微点头,河内向氏和九院王氏(王审琦家族)亦有联姻之谊,向传正的父亲‘向敏中’续娶的第四任妻子,便是王审琦之女。
既然话题聊到了茶叶,王曾顺势问道。
“我听闻,九院王氏有参与贩茶之事,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闻言,向传正瞬间警觉,只见他意味深长地打量了王曾一眼。
良久,他用戏谑的口气说道。
“孝先,难不成也想试一试商贾之利?”
北宋时期,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往往是三位一体,虽然很多官员仍然保持着‘轻商’的念头。
但也有不少人参与商业经营,其方式通常是,本家不亲自参与,由官员出资,然后交由他人经营。
其中,经商群体又以外戚和高级将门为主。
外戚出身的茶商马季良,就有参与茶叶贸易,这事,京师中上层的人,都知道。
太后也知道。
凭借着刘娥的威势,近些年来,马氏愈发的豪富。
“我等朝中大臣,食君之禄,本就是万民供养,又岂能与民争利?”
沉吟片刻,王曾决定主动透露部分计划,向氏家族和丁谓等人,分属不同阵营,扳倒丁谓,也符合向氏的利益。
“仲才兄,前几日,宗魏兄(韩亿)向给中书递了一份调派军粮的札子。”
“只是,以京中现有的储备,很难及时足额的遣送军粮。”
“近几日,朝廷多半会再次发起‘便籴’,以助河北军用。”
“是以,我想托仲才兄帮我打听打听,看看丁氏有没有参与茶贸一事。”
对于王曾和向传正而言,韩亿也算是老熟人了,已故宰相王旦的长女,就是韩亿的妻子。
王旦、向敏中、李沆等人,不止是同年,更是政治盟友,彼此之间也有联姻之谊。
因此,韩亿和他们的关系也算不错。
“孝先,你的意思是?”
向传正面露惊讶的看着王曾,听到这里,他要是再不明白王曾话中的深意,那他也不配作为宰相长子。
想到关隘之处,向传正心里开始暗自嘀咕。
今天的王曾,有点不太对劲。
搁在以前,王曾即使想要扳倒丁谓,也不会动用这种手段。
丁氏,有没有参与茶贸?
向传正虽然不是特别清楚,但料想,应是有的。
不止是丁氏,他们向氏也有参与其中。
王曾,想做什么?
难不成想要打破某些潜规则?
真将这些事挑到明面上,届时,即便扳倒了丁谓,王曾也会得罪一大批人。
这些人中,既有外戚,也有将门。
王曾,难道不怕这群人事后报复?
砸人饭碗的事,可不兴做。
————————
注1:终北宋一朝,河内向氏,世代簪缨,始终是天下甲族,虽然自向敏中之后,向氏没有再诞生过宰执大臣。
但凭借着姻亲,以及遗泽,向氏家族绵延百年,恩赏不绝。
当然,神宗向皇后,也是向氏家族繁盛的重要人物,本来到了那一代,向氏已有衰落之相,但同皇室的联姻,向氏家族迎来了第二春。
注2:王审琦,宋初开国名将,以军功起家,后周时,官拜殿前都虞侯,为后周禁军十大统帅。
深度参与‘黄袍加身’,有从龙之功,王审琦共九子,其中8个儿子先后荫补入仕,且九子每人一座府院,所以,王氏家族,又称九院王氏。
王氏子孙,先后诞生了三个驸马,一氏而尚三主,又父子相继者,唯王氏一门。
对了,徽宗王皇后,也就是宋钦宗赵桓、荣德帝姬赵金奴的母亲,似乎也是出身‘九院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