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这时代生活节奏慢,再加他现在住的四合院里天天闹腾得很。
他磕着瓜子看着戏,可比看电视剧可有意思多了啊。
陈卫国摸了摸兜。
兜里除了钱还有两张票,一张是烟票,一张是酒票。
别小看这两张票,这可是好东西。
这时代因为物质匮乏,全国实行计划经济,无论想买点啥都要凭票证购买。
糖要糖票、布要布票、粮要粮票、肉要肉票,但凡能想到的一切东西,都要票。
陈卫国今天要去他大伯家吃晚饭。
出门前特意找出来的票,准备买点陈爱军爱喝的酒拎,顺便再给自己买包烟。
他的单位其实是不发烟酒票的,但是奈何他守着粮站,那就跟守着金窝银窝一个样。
陈卫国可以说是人在家中坐,钱票八方来。
自从了这个班,陈卫国好吃好喝的就没断过。
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但凡有一点儿好的,就必然要孝敬他大伯一份。
陈卫国踩灭了烟头,拎着块新蜂窝煤进了粮站。
粮站其实不算小,除了后院八开门的仓库,光粮站的门店铺就有个百来平方米,门店正前方是一排漆着棕红油漆的木质柜台,柜台是玻璃面的,可以看到玻璃下几个大木箱,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粮食。
柜台两侧有两个倒漏斗似的方形绿漆铁皮桶,铁皮桶十分巨大,直连到屋顶,里面装的是每个人每个月能领的供应粮,左边是米,右边是面,铁皮桶旁边挂着一副字,大红色的字体板板正正,写着最高指示。
每到领粮的日子,粮站门口天没亮就能排起长龙,个个手里拎着麻布袋,条件好些的还推着自行车。
排队排到了,他们就交粮票和粮本给陈卫国,核对没问题后,拿着麻布袋往漏斗铁皮桶下面放好,拉开闸门,粮食就哗啦啦地从铁皮桶下方落到袋子里。
这个时候总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把手伸出去接着米或者面粉玩,陈卫国小时候也爱把手插米里玩,不过他插的是超市的米缸,毕竟出生的晚,记事儿的时候粮站早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卫国朝后看,柜台后面是几个几乎到他胸口那么高的大油罐子,就算是天天闻,还是能闻到一股子菜籽油的醇厚香味。
这年代穷是穷,可做东西那都是真材实料,不掺一点假的。
视线往右移,那里立着一个老式地秤,量大了就得过地秤,东西往一放,陈卫国就拿着扁扁的秤砣一个个往摆,直到斤数对了,才让封了口带走。
粮站站长是个姓方的小老头,转业军人,听说在战场立过功,年纪大了脑子里净想着带孙子,天天下午三点一过就走了,接孙子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