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内地全面开通科研网(1 / 2)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首页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内地的科研人员想要获得海外的论文资料,是很困难的事情,许多大点的机构都需要有自己的资料室,每年花不少的外汇,从海外订阅那种科学期刊,但往往也只能订阅少数的几种。

甚至许多大型的国营单位,还会专门设立一个特殊的部门,技术情报处,以求能够高效的掌握海内外的行业技术变化趋势。

陈兵之所以搞万维网的时候,第一个外部网站,就搞了这个科学期刊网,其实看中的就是这个相当刚性的需求,可以给内地的科研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在互联网早期,没有进入商业化之前,全球许多地区的计算机网络都是以科研网来进行命名,但其实更多的是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输能力。

而万维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大量的信息集中上传到一个网站上,从而实现一对多的大规模信息传播,这既可以吸引大量需要获取信息的用户上网,也与广告的需求正好能够不谋而和。

万维网同时带来了,潜在的客户与可以顺利变现的商业模式。也正是这个技术特点,才使得万维网成为主流的互联网技术之后,就能够迅速的开始了商业化。

单对多信息传播,其实是有很多突出的社会效应的,是最适合提供一些公众服务的。

在互联网之前,采用这种传播模式的,主要就是广播和电视,报纸等纸媒运营方式虽然略有不同,但其实本质上也是单对多的单向信息传播。

只是后来互联网这种商业化的浪潮过度的汹涌,原本应该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互联网渠道,变成了某些资本的敛财工具。

而这种单对多信息传播,一旦通过某种手段,掌控了信息源,就会形成非常明显的信息垄断,大赚特赚,例如内地的某知名论文期刊查询网站、某图片素材网站。

原作者本人,不仅没能获得任何的版权收入,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人家拿去收费了。自己使用的时候还要被要求向不相干的人去缴费,或被控告侵权,简直是离了大谱。

陈兵现在不急于去推进互联网的商业化,但对万维网技术的信息传播作用却是极为清楚的。投入一些资源,提供一些免费的公众服务,对于英豪的整体品牌建设,是有极大推动的。

科学期刊网上线,英豪自己体系下的研究人员,自然是第一批得到通知的。

而英豪的研究人员,本来就是大部分在做比较前沿的技术研发,对这种海外的技术信息,需求更是强烈。

加上英豪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上网的条件最好,成为这个科学期刊网最早的流量来源,简直不要太顺理成章。邓教授就是英豪旗下研究人员的典型代表。

邓教授看到了邮件通知之后,马上就按照电子邮件给出的地址,登录了科学期刊网。

这个登录页面,只有一个标志,就是下载浏览器软,在这个标志下面则是对浏览器软件的各种说明,包括了使用说明,以及长长的用户协议条款。

邓教授只是简单的浏览了一下,这些说明,就不再多管,而是开始下载安装这个浏览器。

浏览器这个名字,是陈兵从前世记忆中继承来的,这个名字起的确实非常的好,仅仅是这个名字,就直接说明了这个软件的核心功能。

等到浏览器下载好了之后,邓教授再点开浏览器,就直接进入了科学期刊网站的页面。

整个网页设置的非常的简洁,甚至可以说简陋,但提供的查询论文方式,却有三种。

第一种,是给出了一个搜索框,提示输入关键词,然后就可以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论文。

第二种,是按照期刊名字进行查询,可以进入一个下拉式的列表界面,看到近三百种期刊的名字,有外文期刊也有中文期刊,点了这些期刊的名字,就可以直接跳转到下一个界面。

在这个界面里,所有一年以前的期刊都被按时间顺序排成了列表。再点进去,就能够看到期刊的内容了,可以直接一页一页进行翻阅,其实已经和实体纸质期刊很类似了,只不过是变成了用电脑查看图片格式而已。

第三种查询方式,就比较繁琐了,但科研人员却能够很快上手。就是按照学科的分类做成了一级一级的树状结构,直到进入第三四层,已经是比较精准的学科门类之后,才会出现论文的列表,可以点进去看具体的论文。

邓教授一向是比较习惯先搞清楚工具使用方法的,三种方法都试试了,再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三种查询方式,其实是针对不同的需求。

第一种方式,是给那种目的性较强的信息查询者使用的,可以快速的通过关键词,找到相关的论文;第二种,其实效仿的就是图书馆借阅的模式,类似在图书馆借阅翻看期刊的过程,主要是给那些需求比较宽泛的人使用的;第三种,其实更多是给学习者使用的,可以让学习者能够找到大量与专业有关的论文,进行阅读和学习。

仅仅这三种查询方式的设计,就已经能够体现网站设计者真的是花了心思了,而且基本上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大概搞明白了这个网站的功能,邓教授就不再耽搁,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了“LED”这个关键词,开始查询起来。很快页面上就出现了几十页,数百相关的论文。

LED是邓教授当前最重要的研发项目,邓教授直接就点开了他感兴趣的论文标题,开始学习起来。

而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直到邓教授肚子里发出咕咕响,邓教授才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抬手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他是三点多开始进入这个网站的,没想到直接就被网站上的论文吸引了,这一看就是五六个小时,根本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略微有点回过神来的邓教授,这时才感觉后背有些酸痛起来,毕竟已经年过六旬,一个姿势坐了这么久,身体已经开始发出了警告了。

邓教授是早年回国的那批学者之一,学术造诣是非常深厚的,只不过回国之后,因为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与国际前沿的科研领域就脱节了几十年,加入了英豪之后,虽然这种信息渠道重新接通了,但也只是陆续的在收集各种科研信息。

现在一下有了这么好用的工具网站,这么海量的信息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直接就把他彻底吸引住了。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邓教授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登录这个网站,去浏览海量的论文。

内地与海外的科研信息渠道不畅了几十年,而英豪搞出的这个科学期刊网,就像是为严重干旱的地区,引入了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对于内地那些研究人员的冲击有多大,就不难想象了。

在接下来几个月内,这个科学期刊网在内地的网络流量一直在不断的上涨,每日的登录IP数量,直到突破了上万的数量级,增长的趋势才减缓了下来。

如果再考虑每个登录IP的背后,还可能是多人在共用一台电脑、一个IP地址,频繁在使用这个网站的实际人数,很可能已经接近了10万人的规模。

历史上,内地是在1994年才开始联入国际互联网的,而这个时候,国际互联网的商业化浪潮已经全面的兴起,在中国联入互联网的第二年,就出现了第一个全球互联网巨头雅虎。

而这个时候,内地的计算机已经开始进入了普及阶段,跟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商业化浪潮,内地的互联网直接就开始复制灯塔各种成功的模式,快速的开始了商业化。

毫无疑问,这种起步就进入商业化的方式,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本向互联网进行投资,极大的加快了内地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使得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地就成为紧随灯塔之后,最大的互联网经济体。

但这种从起步就商业化的方式,其实是跳过了互联网早期的科研网阶段,使得原本在科研网阶段,应该演化出来的不少公共服务功能,产生了严重的缺失。

这一世,陈兵其实一直在不断的鼓吹和推动,内地尽早进入互联网领域,但陈兵前世的记忆中,是没有太多早期科研网阶段经验的,即使看了一些国外的互联网历史发展资料,其实也是非常肤浅的编年史之类的。

陈兵在推动内地发展互联网早期发展时,能够从前世的记忆中复制的成功经验并不多,很多方面都需要陈兵自己去进行新的尝试。

就像这次陈兵在推出万维网技术的同时,就在内地建起了第一个网站。科学期刊网,其实就是按照他能够找到的最刚性需求建立的。

陈兵建立这个网站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尽量用这个网站,影响到更多的内地用户,使得内地能够更直接的体会到互联网的价值,促进内地对互联网加大投资。

只不过,陈兵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科学研究网,在内地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大,甚至直接促成了内地科研网的全面开通。

科学研究网是在12月中旬上线的,陈兵并没有选择什么特殊的日子,网站上线流量就开始了上涨,这让陈兵非常的满意。

英豪体系下的研究人员对这个网站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倒不出陈兵的意料之外,因为陈兵自己也在使用这个网站。

去年的时候,陈兵很忙,春节前一直在欧美出差,节后又赶回特区盯着几个工厂的兴建,因此去年春节的时候,陈兵在首都的人脉走动就比较少。

今年陈兵空闲了下来,又不用一直参加英豪的年终总结,在参加完英豪的周年庆之后,刚刚过来元旦,陈兵就开始动身北上,准备在首都多停留一段时间,去四处拜访拜访。

现在能够需要陈兵去拜访的,除了几个师长之外,其实都是首都各衙门口的实权大员了,而陈兵有联络的大部分都是与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人员。

陈兵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首都之行,这个科学期刊网,却成为他与人交流互动时,最热门的话题,几乎所有的人在与陈兵的交流过程中,都会特意把这个科学期刊网当成话题,进行好一番夸奖。

仔细想想,这也一点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