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急吼吼地边跑边喊,时不时还停下脚步,双手捂成喇叭对着四周伸着脖子大叫,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等听清楚这个小兵在喊什么的时候,每个人的脸都露出了欣喜之色,等杜寒等人牵着战马走进城门时,人们一下子沸腾了。
从老奴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建奴作乱过去了三十五年,即使从老奴公开反明开始算,建奴肆虐辽东也已经整整七年。
在这些年中,由于李成梁那个混蛋玩意儿养寇自重,建奴一天比一天做大,一天比一天残暴,多少辽东百姓倒在建奴的屠刀之下。
几乎每家每户,都和这群留着猪尾巴小辫儿的畜生有着血海深仇。
所以,当看见这些长着猪尾巴小辫儿的脑袋时,人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对着这些首级怒声喝骂,很多人眼里已经含着眼泪。
如果不是一些士兵维持着秩序,这些首级早就被抢走当球踢了。
街道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杜寒等人牵着战马慢慢前行,时不时向欢呼的人群挥挥手,这种凯旋英雄的感觉,是杜寒在后世从来没有享受过的。
不得不说,被人欢呼的感觉着实不赖,怪不得许多人在欢呼中迷失了自己。
现在宁远是明军在辽东的一个重要堡垒,它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得益于孙承宗的辽东战略。
自从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以来,他定下了步步为营的绞杀对策,每年耗费银饷高达六百多万两,名义把兵力从几万扩大到了十几万,建立了一条狭长的防线。
把自己的北方侧翼,寄托在了蒙古各部。
这几天以来,杜寒也曾思考过孙承宗的策略问题。
经过亲身体会以后,在杜寒看来,如果明军不能前出广宁打击建奴的补给线,那建奴就能随心所欲地想打就打想走就走,而这条全是窟窿的防线,注定无法有效全面布防。
虽然孙承宗不停地增加兵力,但是和他到处布防的乌龟策略相比,兵力仍然远远不足,像右屯这样的最前线,囤积着高达五十几万石的粮秣,竟然只放了一千多人防守。
说难听点,一旦建奴来犯,能守住粮食的安全才是奇迹,每年高达六百多万两的银子,也不知道都用在哪儿了。
不过,世没有完美的战略,只有利与弊的相互取舍,孙承宗的策略虽然并不完美,但仍然给建奴带来了巨大压力。
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老奴趁着熊廷弼遭弹劾郁闷还乡的空档期,在辽沈之战中攻克辽阳和沈阳两个重镇,前后不到一年,辽河以东全部被老奴拿下,一举奠定了建奴崛起的基础。
拿下辽东首府辽阳后,老奴把老窝从赫图阿拉迁到辽阳,改辽阳为东京,开始大兴土修建城池。
可就在几个月前,老奴舍弃了刚刚建好的东京,把建奴都城从辽阳迁到只有辽阳一半大小的沈阳。
当初老奴迁都沈阳时,身为一个夜不收,杜寒的前身曾经前去打探过,按照老奴自己公开的说法,迁都沈阳是因为沈阳四通八达,西征大明北征蒙古南征朝鲜都非常方便,是个非常便利的地方。
当时的杜寒没怎么多想,但是现在的穿越者杜寒,一眼就能看出老奴是在撒谎。
熟悉辽东地理的人都明白,作为出兵四战之地,辽阳的地理比沈阳更有优势,所以明代一建立,就在辽阳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
真正让老奴放弃辽阳的,就是孙承宗的蚕食策略。
天启二年,六十岁的孙承宗自请出关督师辽东,三年多来孙承宗稳扎稳打,几乎收复了辽河以西全部失地,明军的防线向东推进了两百余里,挺进到了辽东腹地。
右屯就是这么成为最前线的。
在孙承宗的层层紧逼之下,老奴觉得辽阳过于靠近明军防线,随时都有被明军拿下的可能,这才决定把都城北迁沈阳。
一旦事情不妙,这里更容易逃往老巢赫图阿拉。
所以从结果来看,虽然孙承宗的策略有很大的缺陷,但到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等老奴休养生息好了以后,那可就两说了。
得益于充裕的银饷,宁远的建设还是不错的,不过才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宁远被摧毁的城池已经完全恢复,修得比以前还要坚固。
街面的各种小商铺,述说着宁远的繁荣。
临时的繁荣也是繁荣。
那些小商铺门口也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男女老幼各色人等伸着脖子看着杜寒等人,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本来就有些拥挤的街道,到了两边都有商铺的时候,就更加拥挤了。
“哎吆……”
一个小娘子被身后人一推,一个站立不稳向前一扑,差点跌在杜寒的马前,幸好杜寒反应极快,一把抓住她的袖子才没有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