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靠手艺赚钱(上)
坛州是座南方四线小城,航运发达,旧时有“小建邺”之名。
其商业模式都以几座码头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几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整座城市近三成的人口。
暴雨骤停,乌云散去,炙热的阳光重新统治大地。
金野坐在厚厚的闸门上,看着下方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受着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
人们的穿着依然以蓝白黄黑为主,菜农们推着独轮车,码头工人们拉着板车,来买货的老百姓骑着自行车。
建筑物以六层的家属楼为主,米黄色外墙,灰白相交的阳台,棕绿色老式木窗,纵横交错的电线上站着一排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对后世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年代交通不便,物资短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连座机都只有厂矿和部分领导才拥有。
如果初来乍到,光适应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他不同。
古玩自身就属于时代的烙印,玩古之人的目的就是去弄懂那个烙印蕴藏着什么秘密。
他很轻松的融入进来,甚至感觉无比的舒适和亲切。
区运会夺冠很难,毕竟一个星期的时间太短,不过也并不是无解。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没记错的话,冠军的获得者是一中的邓鑫珩。
具体成绩忘了,但应该是在12秒以后。
这成绩在后世甚至都拿不到二级运动员证。
底子他有,还需要一个好教练以及充足的营养补充,玩体育就是烧钱。
出生地和年代限制了他搞钱的方式,古玩第一个被否,现在哪家没点晚清民国的东西。
79年那会,张大千的画五块,李可染的八块,丢后世你敢信吗?
所以,他决定凭手艺赚钱。
从闸门上翻身而下,找了块木板,摸出粉笔在上面刷写下四个大字——修缝纫机。
四十多年的书法功底尽情展现,字写得是又大又漂亮。
举着牌子蹲在菜场的出入口,身后铁栅栏里就是人声鼎沸的猪肉摊。
七八十年代的华夏,保有量最大的物品中缝纫机绝对占据前三甲,毕竟当年也是结婚三大件之一。
量大,懂修的却极少,绝大部分人都得托关系去请服装厂的机修师傅。
很快就有大妈驻足,问道:
“修一次好多钱咯?”
“五块钱!”
金野憨笑着伸出手掌,吓得大妈往后一仰。
在工人们月薪一百一二,猪肉一块二的年代,这个价格不是一般的高。
“你大人嘞?”
思考过后,大妈又凑了上来。
服装厂的师傅不好请,好不容易请来了吧还得招呼人吃饭加塞烟拎酒,算下来比五块钱只多不少。
“他修机器去了。”
“我也懂,就是手里没零件,只能修修不用换零件的。”
金野从黄挎包里掏出他在学校摸来的工具,另外还拿出了两个棕色壳子的笔记本,第一页里分别盖着服装一厂建厂二十五周年和三十周年纪念的大红印章。
“修不好不收钱!”
金野挺直腰杆,努力让自己的卖相更好。
大妈终究还是走了,说等他父亲回来再说,无外乎觉得花五块钱找个十来岁的小孩不值。
这种情况早在预料之中,他并不沮丧,找了块砖头垫上干草坐了下来,将牌子立在双腿之间。
“要是再摆只碗就成了后世大有前途的职业了。”
他眯着眼笑了起来,琢磨着一定要摆个成化年间的五彩鸡缸杯。
闲着无聊,他的目光开始到处游荡。
猪肉摊前,屠夫嘴角叼着过滤嘴香烟,眯着眼随意划下块肉丢在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