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出来吧,毛本《三国》(2 / 2)家兄于少保首页

他看着于泰那张稚嫩的脸庞,心中丝毫不敢轻视。

“小少爷是来巡视印刷坊的,一应情况你可不要隐瞒。”刘伯担心于三看轻少爷的年龄,少爷早慧,比他这个老骨头可聪明。

若有隐瞒,当小娃娃去哄,于三也落不得好。

“不敢,小少爷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只管问我。”于三郑重道。

“于管事,印刷坊如今利润几何。”于泰几人落座,他自然坐了主位。

一旁有人给几位奉上了新茶。

“抛去印刷坊、书坊诸项支出,去年一年共获利白银三千两。”

“算到今年菊月,今年共获利白银两千两。”

作为管事,账目他自然门清。

“目前最大的支出费用,最高的利润,在哪方面。”于泰品了品茶。

“支出费用的大部分,在雕版和书籍印刷费用,一本雕版的支出,根据书籍的薄厚,在200两-800两不等,还有更贵的;书籍的成本费用方面,主要看书是否畅销。”

“不畅销的书,大量积压着我们的库房和白银。”于三皱眉,这也是他的心腹之患。

他拍板书籍的刊载发行量,一有判断失误,积压了大量库存,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影响。

“我于家书坊有五十余家书坊,分布在浙江各府各县,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自有铺面,所以铺面租赁费用及其他费用,只占一小部分。”

“近几年,浙江却是突然进驻了四堡书坊,开得到处都是,是于氏书坊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利润更是连年下跌。”

于三如竹筒倒豆子,一口气都说了出来,叹了口气,接着道。

“我们的印刷坊一般发行三类书籍,一是家族刻书,二是刊刻普及读物,三是自编自刻,自办发行。”

“利润最高者,在普及读物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在近几年,包揽了印刷坊一半的利润额。”

明初流行的版本,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并不是在现代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

直到清初毛宗岗,对原本《三国演义》做了一次大手术,在情节、回目、诗文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变动。便是现代流传的一百二十回版本。

如果让毛本提前登录明初......

话说,今年1402年,罗贯中先生应该还在吧...管他在不在呢,反正我是要不在了。

而四大名著,于泰看了很多遍,如今闭目细细想来,一回一目的信息,都是纤毫毕现。

于泰缓缓睁眼,似有精光闪烁。

他慢慢张口,“于管事,准备笔墨纸砚。”

“我送印刷坊一本小说。”

于三抹了抹冷汗,这,这也得伺候着,准备得了,纸张铺开在小平桌上。

他并不相信小少爷写出什么质量的通俗小说。

浙江市面畅销的通俗白话小说,止罗贯中先生一人所作尔。

于泰上辈子也是书法爱好者,有十余年的毛笔功力,此刻写来,也有些架势: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

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刘伯瞪大了眼。

于三涨红了脸。

陷入了死寂。

这这这。

于泰笔锋恣意,天边云卷云舒。

出来吧,毛本《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