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南征北战(中)(2 / 2)明初公侯首页

海童应诺后,朱棣思索了会,又令道:“你留在塞外,继续刺探军情”。

听到海童再次应诺,即告退出去。朱棣再次看向了他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伙计,在听到老伙计向自己请令北征,朱棣不由地变得迟疑起来。

但想到老伙计过去的汗马功劳,想到张辅强势崛起给这位老伙计的压力,朱棣点头同意了。

朱棣告诫地道:“兵者,国家大事。你到达开平以北后,即便看不到敌军踪迹,也应做好时时临敌的准备,相机进止,不可固执己见。如果一战未捷,那就等下一仗。切不可相信此刻,鞑靼容易击败的言论”。

见老伙计中气十足的应诺,又见老伙计顿时就恢复到昔日凛凛威风,朱棣心中有些百感交集。

丘福走后,朱棣又认真看起张辅五月份,从交趾呈送的奏折来。

张辅如是云:“简定之前的部下邓容、阮景异,现在不知从那个角落找出一个陈季广之人,将他立为伪皇。不过这伪皇的身份,得不到认同。所以贼军内部,这两帮人一直在相互残杀。“

“而贼军此刻又窃据江河出没为患,我军是否能在等待他们杀出胜利者的同时,在北江府造船以便将来决战所用?而且也能使谅江、北江、太原等府那些躲避贼寇的人复业”……

朱棣对待张辅的奏折,绝大多数就是用一个“准”字来批复。朱棣倒不是因为溺爱他亲手培养出来的爱将,而是张辅本身就说到他心中去了。

例如这次张辅这奏折上的造船,就是典型的一石三鸟。一能让简定与阮帅得以自相残杀的空间;二来为将来的决战做准备;三来可以让人们复业。这样的得意弟子,又怎么能让自己不爱呢?朱棣如是认为。

七月初三,皇上敕谕:任命丘福为总兵官、武城侯王聪为左副将军、同安侯火真为右副将军、靖安侯王忠为左参将、安平侯李远为右参将,率军十万北征鞑靼。

同日朱棣再次遣使于本雅失里让他投降,朱棣在信中写道:“朕之前遣都指挥金塔卜歹、礼科给事中郭骥送你部属回去,却不料尔等如此丧心病狂居然斩杀大使,还欲掠朕边境。今已发兵去问尔等为何斩杀大使。明年还必定会率军亲征”……

丘福北征的消息传到交趾,已是月底。而此刻的明军已势如破竹地推进到慈廉州。得知淇国公北征,张辅在暗暗叹息后,就重新投入“咸子关会战”之上了。

将精力放到自己无法改变之事上,张辅从来就认为是愚蠢的。此刻明军一面剿灭倭寇、一面率队远洋、一面北战、一面南征,所以张辅很自觉地将精力放在南征之事上。

若是失去交趾,西洋诸国还会不会将大明当回事?张辅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是极为显而易见的。

而且张辅深知:若是富庶的西洋各国不与帝国贸易,大明的财政即刻就会被战争给拖死。

所以重任压肩的张辅,也没有时间去多想。

北征之事是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词条而来。据各词条的反馈来说,瓦剌与鞑靼应该是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战斗。明成祖所封的爵位都是有俸禄的,但前提是非军功不得封侯。而军功也从来不是只有纯正军人才能获得,例如茹常就得以封爵。也就是说,若是没有军功,没被封侯,而被人称之为立下奇功,其真实性自然是不言自喻的。

将词条重新组织虽然比较累,但唯有实录中的词条才是真实的历史……至于怎么判断,在于各位。

是的,实录既没有说身为正使的都指挥金塔卜歹,到底是死了?也没说他是否叛变了。这在明实录中是极为反常的。而明太祖与明成祖,又向来喜欢赐名于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