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蝗灾(一)(1 / 2)晋坞首页

六月,铺天盖地的蝗虫自关中,经弘农郡而来,一路寸草不生。

最先进入司州的,是飞鸟紧跟其后的,是逃荒的人群。刘聪一开始下令不许百姓过崤山、箕关一线,可是在蝗群面前,命令和军纪都变得苍白,秩序荡然无存。不光当地百姓开始成批向东逃跑,拦不住百姓,害怕责罚的胡人士兵也索性丢了武器,混在百姓里东逃。

桓景正在为更换基层的保甲长而焦头烂额,因为其他郡也出现了和襄城郡类似的情况,士族大量逃离,刚刚建立起来的基层保甲制度面临崩溃。桓景遍访村镇,将新军中可靠的人选,都下放到了村落中代替原先逃离的士族担任保甲长。虽说人心因此暂时得以安定,但代价就是人手捉襟见肘。

而这时西面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难民涌入,其中鱼龙混杂,也难以分辨是否有异志。桓景只能让新军将难民集中起来,解除所有的武器,统一送到后方的颍川郡和襄城郡。

而这个时候,村落里代理保甲长的新军精锐士兵们,则在不断指挥着对蝗灾的准备。流民怀着惶惑的心情,勉强将掩埋蝗虫的沟壑挖好了,柴火也备好了,粮食全部藏进了密封的地窖里。

十五日,刘遐在弘农郡的边境上巡逻。自从随李头的流民军加入了桓景的队伍之后,他就被桓景选为亲卫。这一次,桓景将身边信得过的亲卫都散去各村落担任保甲长,他也不例外,来到了首当其冲的一处村子,身边只有几个新军普通士兵作为助手。

桓刺史先前说了,这次治蝗,就如同打仗一般,既不可轻视,也要相信蝗灾是可以被战胜的。虽然他持续给村民们打气,但村民对这个河北佬并不买账,只是出于对新军还有桓刺史的敬畏,暂时听命而已。

在正午的强烈阳光下,刘遐紧张地眺望西方。他已经可以听见远方的田野里传来的急雨般声音,西面天空的边缘,一团黑雾,正迅速逼近,在田野上投下了广大的影子。

“蝗虫来了!将烟雾烧起来。”

混杂了干牛粪的麦秆在边界上被点燃,形成了一条烟雾的长城,掩盖住了烈日。烟味呛得人只能用手巾遮住口鼻。农民们忐忑地蹲在这烟幕之后,手中握着火把、狼芜、梿枷。

嘈杂的声音渐渐接近烟幕,此时这声音愈发清晰:混杂了蝗虫的扑翅声,和蝗虫的下颚啃食田野上残余麦秆的声音。村民们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对于能否直面蝗群,他们心里没有一点数,也不知道这个河北来的丘八靠不靠谱。

渐渐地蝗虫开始从烟幕中现身,虽然不少蝗虫经不住烟雾从空中坠落到地面上,但更多的蝗虫突破了烟幕的防线。此时人们才看清蝗虫的面目,金黄色的硕大身躯,无情的一对大眼睛,这就是所谓的饥荒之神。

“操起家伙,一队将蝗虫往北面沟渠处赶二队去东面,点起第二道烟三队去沟边准备,快!快!快!”

虽然做了个临时保长,刘遐还是将村民当一直军队那样指挥。

自从来到司州之后,作为桓景亲卫,刘遐一直没有仗打,不免有些郁郁不得志:老子从前在河北,可是立志做冀州刺史邵续手下骁将,也被邵续许配了女儿,器重备至,如何沦落到了今天这地步,竟然跑来做个保长。

自己的志愿当是做个万人敌,谁成想,现在却要做个万虫敌。恨只恨当初被石勒击败,做了流民,一切只能从头开始。现在桓刺史似乎并没看出自己的能力,必须立功才行。

可是去哪里立功呢?

蝗虫也无非多长一对翅膀,比石勒的老营肯定还是好对付。既然是活物,就有能够应对的办法。而桓刺史说过,只要应对得当,治蝗之功等同于战场杀敌。

所以刘遐心一横:得把蝗灾当胡虏来对付。

他首先在村北面挖了一条一丈宽的深沟,那是他预设的主战场。而接着,他预设了两道烟幕,一道前置烟幕用来预先削弱蝗虫的速度和数量。而另一道烟幕在西面河边,用来拦住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