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 茶引(2 / 2)大宋匪徒首页

“这个问题我早就想到了,我这里有一份好茶的标准,如果达到了这个上面的标准,就说明制出来的茶是好茶。”王浩掏出两张写满了字的纸递给王康道。

王浩写的标准是根据后世评判好茶的标准来写的,一共分为九条标准,分别是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净度、滋味、汤色、香气、叶底等。

王康爱好喝茶,家中也有贩卖茶叶这项业务,王康家在北宋“茶马贸易”的交易时期,可是蜀中比较大的茶商。茶马贸易简单来说就是朝廷为了解决马匹匮乏的问题,特准用四川的茶和羌人换马。

因此当王康接过王浩的写的九条标准之后,非常仔细认真地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微笑着说:“如果你的新茶能得到官家的认可的话,你这九条标准一定会成为评判新茶好坏的唯一标准,到时候你便是新的茶道大家,到时候在茶道上,你就可以做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在茶道上,我只是投机取巧而已,成为大家,等我三十岁以后再说。”王浩也有自知之明,如果只论茶道的话,在新茶的品鉴上,只需几年的时间,肯定会有人超过他。

“好吧,不谈这个了,没有茶叶,要弄到茶叶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走私,这个办法有风险,问题是信阳我不熟,如果是在蜀中的话,就算没有茶引我也能轻而易举地购买到大量的茶叶,但在信阳的话是有风险的;第二个办法是收购茶商手中的茶引,这个办法最为稳妥,只是这茶引价格比正常的茶引价格可就要高出许多。”

“我并不需要太多的茶叶,用我的方法制出来的茶叶只需一两斤便可,犯不着冒险,去收购茶引就可以了。”

“可是你这是新的制茶法,要制出上品的茶叶,也许需要上百斤茶叶也说不定,所以我们要尽量多收购点茶引,万一你的新茶,我也喜欢喝的话,一两斤可就不够了。”

“就按你说的办,只是我们去哪里收购茶引?”

“茶坊,现在新茶即将上市,茶商们必定会在近期内赶到产茶地,这时茶商最常去的便是茶坊。”

茶引制度推出的时间不长,暂时还没有形成具有垄断性质的大茶商,现在还是群雄混战的局面。茶引上虽有商人的名字,但这一点却是最好规避的,只需商人跟着货物走便可。

而茶引买卖自“入边趋粟”政策实施之时便已经出现。“入边趋粟”指的是老百姓自己把粮食运到边境,驻军收到粮食以后给他们开具“交引”,凭借这个“交引”到东京可以领钱帛,也可以领茶叶的提货单。在“入边趋粟”政策实施的黄金时期,在京师以及地方上的一些大城市里都有专门的交易所来买卖“交引”。

只是“入边趋粟”的政策漏洞太大,边军与粮商一起搞鬼,使得这个政策并不能长久,虽然“入边趋粟”的政策没落了,但茶引买卖的习惯却是已经形成。在蔡京的茶引制度推行之前的这段时间之内,虽然朝廷也曾经取消过茶叶专卖,实行通商,但随着茶引制度的出现,茶引买卖又出现了,只是规模却已经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