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浩的计划,牛皋等三人的家属先派人送到京师,而牛皋等三人随同他一起前往信阳。在北宋时,信阳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北宋对茶叶进行专卖,而这种专卖制度在一百六多年之内,经过了数次的改革变化。最后在蔡京当政以后,推行的茶引制度才形成了最终版本,茶引制度相比以往的茶政优势明显,它简便易行,既增加了收入,又省却了诸多机构,节省了费用,使得后世一直沿用蔡京的茶引制度。
蔡京的茶引法,是指在京师设立都茶场,印卖茶引,商人买卖茶之前必须向政府购买“茶引”,“茶引”上注明商人的姓名、购货地方、销售区域。
“茶引”分为“长引”与“短引”两种,前者用于长途贩运,价格是每一百二十斤一百贯;后者用于在当地销售,价格每二十五斤二十贯。
王康是准备了茶引的,只是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去蜀中购买茶叶的,这使得他们的茶引上购货地方与实际的购货地方不符,这意味着凭他们手中的茶引,他们是无法在信阳购买茶叶的。
“现在怎么办?我们没有茶引可购买不到茶叶,虽然现在距离清明还有一个月时间,使用快马的话,虽然来得及,可是意味着我们要在信阳待一个月的时间。”王浩完全想到茶引上会指定购货地点。
“你难道不准备亲自制茶吗?”王康一直都以为王浩会留在信阳亲自动手制茶。
“不了,我将茶叶制作方法教给你的人之后,我便要返回京师。”王浩虽然知道制茶的工序,但却没有亲自动过手,他知道他亲自动手制的茶肯定还不如那些专业的人员动手做得好。
“怪不得你让我带两名精通制茶的人来,我还以为是你一片好心要将技术教给我的人,原来只是为了偷懒。”王康鄙视道。
“我这难道不是要将新技术传授给你的人吗?当然你的人学会之后,一定要保密,我可不想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知道制茶的新工艺。”
“你放心吧,我带来两个人,不但是制茶的好手,而且是我家的亲信,在我家已经十多年了,没有我的命令,他们绝不会跟外人吐露一丝一毫消息的。”
“那就好,这新茶制成之后,我是准备给官家品尝的。”王浩觉得他的新茶制出来之后,最懂得欣赏的应该是赵佶。这是王浩在出发之前,特意看了一遍赵佶的《大观茶论》之后得出的结论。
“你人都不在,而你制茶的方法又不同于往昔,这制出来的茶,如何才能评断出好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