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摄录和狙杀(1 / 2)帝国废墟首页

两天后,也是夕阳西下,32旅特战大队的纪衡少校带着17名特种兵,终于地把四门“辽14平射炮”偷运到满铁仓库的屋顶。这几门炮是在8月份,情报处侦知日军的重榴弹炮偷运进沈阳时,就秘密分拆运进了满铁附属地的一家日本人的私宅里。这家主人去年生意破产,便把这套房子挂出销售,8月间被情报处以假造的日本人身份分买下,成了情报处的秘密据点。

特战队16日夜化妆潜入附属地后,就开始向早就物色好的满铁仓库偷运火炮。好在这种火炮就是个架在重机枪枪架上的小口径炮,炮管的长度不到两米,连炮架一起才不到100公斤,偷运工作比较顺利。麻烦点的是炮弹,整整有100发,装成十个木箱,体积不小。不过几个人冒充仓库管理人员,还是大摇大摆地把炮和炮弹,以及自己的装备都运进了仓库。

现在十几个人把炮组装好,炮口直接对着700米外的日军军营。这种炮是日本人专门设计来攻击机枪火力工事的小口径炮,直射距离达到1000米,攻击下方700米的日军重榴弹炮不在话下。虽然这炮的口径小,为了增加毁伤能力,这次的100发炮弹都是使用的白磷弹,完全可以把日军的军营烧个精光。

纪衡接到的命令是,要等下面日军的大炮打上几炮后,再进行攻击。在确保毁掉两门重炮的前提下,剩余的炮弹才能对日军的军营进行无差别的攻击,但最好不要殃及周边的民用建筑,以免造成日本全面开战的借口。

现在的四门炮已经组装好了,安上高倍数的瞄准镜,然后用苫布盖好。众人把好自己的岗位,只是有意离仓库内角的一片区域远点,因为在那里的苫布下盖着两具日籍仓库管理员的尸体,他们是今天下午特战队进来时弄死的,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已经开始溢出了。攻击完成后,这座仓库将被焚烧,到时候这两具尸体就会变成灰烬和骨架了。

八时许,在北大营的军官俱乐部内,从北平过来的二十几位中外记者吃完饭,正在饭后茶叙的时候,沈阳卫戍副司令冯庸带着几个人进来。冯庸面容严肃,跟着的几个军人也是一脸的肃穆,手里还捧着一沓资料。

冯庸让卫兵把房门关好,这引起了众位记者的骚动,纷纷站起来,围向冯庸几人。只见冯庸从士兵的手中,拿出一份文件,举在手里,亮给大家看,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满蒙事变处理计纲要石原莞尔撰划”几个日文字样。

“这是一份日本关东军内部的一份发动沈阳事变的计划,诸位可能好奇它为什么在我的手中?”冯庸装出一份气愤的样子,愤然说道:

“这是我们在十几天前,通过秘密的渠道搞到的日本军队的事变计划。本来我们没想到会这么容易搞到这个计划,哪想到,这份计划在今年五月就拟定了,并且由关东军派人带到日本国内,游说国内军界的高层,据说已经得到了来自国内‘努力贯彻贵军主张’的认可。紧接着日本人便把两门本应用于海岸防御的重炮偷运进沈阳,现在就放在日本第二守备大队的大队部军营当中。这份计划还被刻印了几十份,下发给参与事变的部队当中。可能因为日本人一贯对中国的轻视,这份计划并没有被很好地保密,所以取得它也就很容易了。”

冯庸的爆料顿时引起了记者们的震惊,纷纷拿着士兵们分发的文件,埋头一番猛看。场面中只剩下沙沙的翻页声和几句“天啊!MYGAD!之类的惊叹声。

冯庸继续说道:“这几天,我们不是抓捕了很多到沈阳城刺探情况的日本浪人吗,经过我们的审问,我们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就是,日军准备提前到今天,而不是9月28日,按照这份计划发动事变,自己爆破柳条湖南满铁路的铁路,然后栽赃给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进攻沈阳城。”

“太无耻了!不要脸!日本人是撒旦!”各种中外的骂声响彻一片。

“我也没有想到,日本人竟然为了侵略东北,采取如此下贱和低劣的手段!我认为这是日本人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道德良知的公然蔑视!也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他们以为这种街头流氓的伎俩,就能欺瞒世界人民公正雪亮的眼光和判别能力,简直是既卑劣又低能,无耻到了极点!”冯庸趁此机会,把这大半年来憋在心里对日本人的痛恨和憎恶,全部变成一句句骂声,高声喊出来。

“将军,那你们准备怎么办?不能让日本人这种小人伎俩得逞啊!”几个记者纷纷关切起来。

“今晚,我想请在场的诸位记者朋友一起,亲眼见证日本人的阴谋!当然,我们将采取周全的措施,保障各位作为目击证人在现场的安全。因为你们代表着世界人民的良心和眼睛!来吧,用你们手中的相机、摄影机和钢笔,去记录我们阻止和击破这个阴谋的全过程,为正义和世界和平发出公正的喊声!”

经过冯庸一番煽情的动员,在场的记者纷纷答应参与现场目击,他们随即被要求换上便于行动的作训服,纷纷拿起相机和摄影机,以及录音设备,组成了两个拍摄小组。另外的那些文字记者也是在包里装好纸笔,跟住大家,由冯庸领头,步行穿过北大营的操场,来到西墙那座小院。在那里,那条秘密地道已经完全修好了,正被几名特战队员严密守护着。

冯庸之所以安排这场后人看来有些儿戏的现场摄录行动,并不是什么儿童心性使然,而是遵照秦川的布置,要在事变的当晚,取得对中国有利的证据,借此把日本的外交形象推下坑去,撕下他面上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