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1 / 2)明月落谁家首页

农贸市场的人声由远而近传入人耳中,夹杂着货车倒车的提示音、刹车片的磨合音,还有老蒋指挥倒车位置的声音,“东茂”的灯火在微白的天色下散发出黄澄澄或者白花花的热情。灯光束下,将生穿着贺蔷借她的衣服套着围裙杀了两小时鱼,手脚一直没停歇过。

她家和别的下午从水产批发市场拿货的店不同,走的就是第一手鲜,清早到第一批货,下午还会有一批送来。所以有家主打“阳澄湖的搬运工”的二流网红鱼火锅店,就靠着将生的供货品控向顾客承诺:从捕捞到尝鲜不超过三小时。当然,这门精确的生意计时从将生站在水箱边捕捞开始。

忙到七点半,将生说去吃个早点,就十来分钟便回来。潘文秋看女儿的确累了,又有些责怪,“我让你早点吃,你偏要挨到这辰光。”

拿起把软毛刷卷洗每根指甲缝,清洗每条深陷在手上的细纹,将生冲了好几次才确定去掉了鱼腥味,擦干净手后往西去。贺蔷说今早去她店里吃馄饨,将生也好奇她的馄饨皮擀到什么地步。

贺蔷店前也有人,皱眉阿姨负责包年糕,另一个年纪大些的阿姨负责收费,贺蔷则在店内忙着。将生进店前又看了眼收银阿姨,马上意识到,这位就是贺蔷的亲妈。要在这里喝馄饨,将生就不能躲避,主动打了招呼,“阿姨好,我是前面卖鱼的小陈。”

贺蔷先抬头看着将生笑,“挺准时嘛。”而收银阿姨浅浅点头,目光落在将生的衣服上后凝了下,将生顿时尴尬得发燥。贺蔷倒不管,说将生你来看看这皮儿。

一声“将生”,让被喊的人心甜了一缕。将生上前,见贺蔷用擀面杖压着已经薄如纸张却叠成圆筒状的馄饨皮,心里马上有数,“做绉纱馄饨呀?”

馄饨分类很多,它在贺蔷老家叫抄手,在广东叫云吞,在福建要冠个“千里香”前缀,在江浙沪一带又被区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大馄饨皮厚个大馅儿多,按照馅儿的分类有荠菜、青肉、草头和虾仁等。沸水中煮上捞出,热汤热馄饨的吃法是冬天的。凉透了浇上拌了生抽米醋的花生酱则是夏天的冷馄饨。此外还有炸馄饨、煎馄饨等补充做法。

将生吃了二十几年馄饨,知道难做的其实是碗小馄饨,小馄饨里顶精细的就是绉纱馄饨。贺蔷一个祖籍四川的人,在吴中为将生做一碗手工的绉纱馄饨。所以将生郑重其事起来,走到贺蔷身边屏息查看,边看边不住地点头。

贺蔷斜压着那张卷叠的馄饨皮,说这是最后一次压皮。将生说太辛苦了吧。她晓得这张皮从揉面、醒面、团面、光面要花至少四十分钟。等这个光光圆圆、白润可人的面团子被贺蔷手中的擀面杖揉挤成长长方方的面饼,再从面饼推演变化到面片,又反复擀压成可以甩成波浪状的薄片。加上层层撒上的云雾状小麦淀粉,等你觉得这张面皮已经成了质地细腻、薄如绉纱又飘逸卷皱的艺术品后,再回头,又叠卷薄片重新寸寸压过。

擀馄饨皮要用人的耐性和韧劲,结合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才能呈现“绉纱”的口感和观感。

辛苦人却说不累啊,我还用了点我自己的秘方。贺蔷说有人用鸡蛋清增加面的韧劲和黏合度,我用了鸭蛋清,吃起来更弹牙。贺蔷还说做吃的不辛苦,我乐在其中。

馅儿也已被调好,贺蔷说我晓得要用肥瘦三七开的黑毛猪前腿夹心肉,两人齐齐看馅儿盆,肉糜早被葱姜水搅成了边缘晶莹的透明糊状,里面还有粒粒分明的细碎虾仁。贺蔷又说,我早上买了新鲜的青虾。

将生听了,心里有些感慨感动,说调好这盆馅儿也得半个钟头。

贺蔷就只笑笑,低头继续切馄饨皮,刀锋犀利,裹着粉末的馄饨皮一叠叠的被切割成方块形状,大小均匀厚度一致。贺蔷说我自己做的手工馄饨皮,每天只擀五斤面,卖完就没了,刚刚一卖而空。

五斤面制成的馄饨皮实在不多,将生知道贺蔷做的是单品口碑加饥饿营销,笑道,“一抢而空才能让人念念不忘。”

贺蔷已经开始包馄饨,问将生,“你吃三十只够不够?”

将生的脸红了,忙说够的够的。昨天她吃了十二粒大馄饨,再搭配一笼包子。贺蔷心细,推测出将生的馄饨摄入量是平常女孩的两倍。

得到答案后,贺蔷捻起张馄饨皮,用筷子挑了颗馅儿塞如中心,左手虎口一拢、大拇指带着三指和掌心一起用力,轻巧捏压得绉纱馄饨皮儿上方似攒出了花边,下方则是沉甸甸的馅儿,在将生看来像朵朵元宝。

将生咽了口水,说我帮你调底料吧。贺蔷说好啊,咱们四个人喝,你拿四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