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吐了口浊气,缓减心中烦躁,他缓缓抬头,不由苦笑。
他知道,终于遇到,任何一次考试,都会碰到的拦路虎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他忍不住嘀咕一句。
八股的体裁在明初,虽然还没有历史后期那么严苛。
但也已经有了一定规范。
就好似这开局破题。
虽然不像后来,要求对偶、对仗。
可明确要求,必须两句破题。
第一句,就是引述大儒注解。
就好像他划掉的包氏、朱熹注解。
每个时代,大儒对相同的圣人言论,都会根据时代的不同,时代的要求,或是细微,或是跨度十分大的进行全新的诠释。
第二句就是在契合大儒注解基础,引申自己在一些细微方面的全新认识、诠释。
破题提出自己的论点。
他曾背诵过一篇,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全新诠释君子不器,进而引申出:劳动不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的文章。
那篇文章,大气磅礴,气势雄浑。
把酸臭清高,瞧不劳动的旧文人,驳斥的体无完肤,生不出一点反驳的念头。
他也想要试着,把劳动不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这个观念,植入到大明。
这并不是他想要博人眼球。
若想要博人眼球。
他知道,很多更加具有先进性、建设性、优越性关于君子不器的明朝中后期注解。
可那些,不是他想要的。
他只是想以这个为切入点。
希望能给大明现在这种网格化扁平模式,带来一点新的东西。
太祖,是个很复杂的人。
若是论惜民力、爱民切。
历数所有皇帝,太祖朱元璋绝对能名列前茅。
他是认同劳动的。
认同不存在不劳而获,以及不劳而获的不正义性的。
但他又通过人为的设置籍贯,把人分为民籍、军籍、商籍等等繁复的种类。
进而分出了三六九等。
把整个社会,割裂成一个个类似孤岛一样的网格。
生活在其中的普通百姓,被严格的束缚着,稍微转身,都会碰壁,碰撞到这种无形的规则壁垒。
这样的确有好处。
太祖用了和历朝历代一样数量的官员,实现了历朝历代,都没有达到的管理深度、广度。
官员的作用,就是维护这些规矩形成的网格,不被撕裂破坏。
不用陷入繁复的百姓之中。
有效的降低了管理成本。
可他却知道,这恰恰是历史,大明朝越来越虚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他也知道,就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根本没资格插手这样一个重大国策。
所以他想从劳动者入手。
真正的劳动者,就是那些贫苦百姓。
先提升他们的地位。
比如那些收集夜香、提供刷马桶服务的秦淮河畔贫民。
他们付出劳动,换取报酬。
没有比他们,更纯粹,更具有正义性的人了。
本来他们应该是受人尊敬的。
但恰恰相反。
他们却是最让人看不起的。
虽然是劳动百姓,拥有民籍,可在人们眼中,他们比那些勾栏青楼中的贱籍风尘女子,也好不到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