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带着他的盛世王朝重现世间了,帝都自然就在南京,陪都在安徽凤阳。
凤阳那是明太祖的老家,如今的凤阳状况和明太祖一统天下称帝时相差无几,住得都是朱元璋的皇亲国戚。
至于当地的百姓面对新来住下的权贵只是敬而远之,穿金戴玉,身着明朝服饰,随行有无数丫鬟宫女,还有江湖高手,带刀侍卫,要说是明朝孤魂野鬼,可这有血有肉,可都是活生生的人。
当地知县杨沂孙是位学识渊博老者,曾翻阅古籍,憋着惊吓欲死的一口气,临死前叮嘱妻妾务必让这些权贵就住自家府上,不得失礼,以后就跟随这些权贵,此后杨家就是奴仆,县衙门任由他人去管吧!此后,安徽凤阳脱离清廷的掌控!
“真是可怕,凤阳县衙门后来有没有奋起反抗”韦天坐起身来,兴趣盎然道。
老头点了点头,回忆道:安徽同知(清朝地方官职,用今天的话来讲,便是副知府)是杨沂孙的一位同家侄子,名叫杨不归(此处杜撰),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又从小寄人篱下,早就有了待叔叔年老去世下台之时,上位凤阳县知府。
在杨沂孙突然病倒之际,杨不归喜出望外,早已对上位迫不及待,平步青云,家财万贯之远景仿佛就在眼前,由于害怕身旁通判将凤阳知府杨沂孙身死之事上报安微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省级最高机构)再传到中央重新任命安微凤阳知府,因此杨不归暗杀了通判(清朝省级对地方知府的监视者),故而安微凤阳县出现明朝“亡灵”(此处亡灵也指有血有肉之人,不过却是本来死了,如今再次出现),知府杨沂孙莫名暴毙,杨家人投靠明朝朱家皇室亡灵的消息才没有第一时间传到承宣布政使司。
杨不归上位没多久之后,衙门便是被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位侄子带军占领包围,杨不归诈降,秘密派县丞(地方协助知县管理县政)快马加鞭,前往合肥谎报承宣布政使司凤阳有人造反,谋杀通判,身穿明朝服饰,应当是想反清复明之人,如今凤阳县衙门已经被大军包围,形势危急!
老头子说道这里,口有些渴,吧嗒吧嗒嘴,向韦天探出一只手在空中晃了晃伸开了手掌,韦天揩了一把鼻涕,连忙给斟满一金杯不知何处弄来色香俱是天下绝无仅有的酒,恭恭敬敬递到了老头手中不忘夺过一旁的蒲扇给摇着扇子,老头子无比享受地唑了一口,这才接着诉说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杨不归密信之中还请求宣承布政使司的大人拜托安微巡抚派兵支援凤阳,他杨不归带着凤阳县衙门中一干兵卒里应外合,将衙门外的造反军队击溃。
韦天摇了摇头,问道:“这杨不归难道没有告知上级他叔叔一家人都投靠了那些造反之人?”
老头称赞道:“小子,这点问得好,老头子我当时浪迹天涯,就在凤阳衙门,见证了这一切,不过我当时也想到了你提的这个问题,可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琢磨透,这杨不归从小寄叔叔家,虽说以杨沂孙有清正廉明之风,再加上琴棋书画都有涉猎,特别书法当时闻名凤阳内外,应当不会虐待这可怜侄子杨不归,可或许从小童年没有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哪怕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也总会遭受着其他人的白眼,因此日渐累积,心中压抑难免塑造出阴暗偏激的一面,就像总想着出人头地,哪怕是由他自己来取代叔叔杨沂孙的知府一职,不过杨不归终究还是有些良知的,没有动手提前伤害叔叔,只是一直再等叔叔年老去世那天,这叔叔突然暴毙,杨不归自然觉得机会来了,为达目的不惜杀上级派来监视的通判,而没有将杨家一家人投靠突如其来围住衙门的造反大军的消息密报给地方上级,一是杨家对他有养育之恩,二是在他实施目的之时没有出来阻挠。”
韦天若有所思,“这杨不归还算个有良知的人,能够以死护衙门,虽然杀了可能坏事的通判,可是密报地方上级请求援助,算得个爱国英雄!”
老头子夺过韦天手中的酒杯,嘬了一口,笑道:“杨不归的确误打误撞之间做了一件对的事情,那当时的通判就是胆小如鼠之人,估计有些暗中通风报信不论江湖如何险恶都不会走漏风声出半点岔子的好手,可当时那通判早就收拾好东西准备投靠那时的杨家随了那些明朝皇亲国戚,估计也就做个走狗奴仆,根本没打算将眼下的凤阳衙门的破事用自己的命去通报给安微承宣布政使司。杨不归连夜派出县丞送密信若是成了自然杨不归是爱国英雄,可惜那县丞虽说曾是江湖高手,可轻功再高,终究也飞不出衙门外那围得密不通透,足足有数百人的刑部大内高手!自然密信内容败露,杨不归被朱元章的侄子马长龙(马皇后兄长之子)剑穿胸,血染高堂,死不瞑目。”
韦天听得心中酸涩,“这杨不归说到底也真是铁血真汉子,那时为何不卑躬屈膝求饶保命,毕竟留的青山在不拍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