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内,穿着运动紧身衣的少年用尽全力向上跳。
双脚砸地的声响是场馆内唯一的声源。一下又一下,三十多下后频率才渐渐减慢。
停止后满身是汗的少年没有休息,而是用毛巾轻轻拂去头上的汗水,然后换成下一项运动卷腹继续练习。
一举一动间,紧身衣勾勒出衣服下方少年有些清瘦的腰身和身躯上结实有力的腹肌。
而帅哥周芮此时的内心os是这样的:哎~我的肌肉。又是朴实无华平平无奇的一天呢,可惜我早已厌倦这样的自己。
樊锦书实在是看不下去,拍了周芮一下。颇为嫌弃地吐槽道:“你肯定又是在自我陶醉。在脑海里咕咕咕不停地瞎说话。”
“教练,你咋知道的?!”难道你会读心术?周芮小脸上充满惊恐,感觉特别不可思议,惊得连东北话都下意识带了出来。
“乐呵呵地傻笑看上去幸福感爆棚,完全没有认真训练时那种痛苦煎熬的小表情。在这儿净臭美呢,给我好好训练。”说着,樊锦书拿起旁边的吊杆又敲了周芮一下。
“嗷呜”,周芮夸张地惨叫一声。余光偷瞄发现樊锦书仍作势要打,他立马端正态度好好训练。
……
“芮宝,我今天灵光一闪,忽然想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樊锦书眼睛里冒着金光就像吃到了甜瓜的猹。
周芮不急不慢地做完一组旋转里剩下的动作,缓缓滑到樊锦书面前,等待他接下来的话。这些年周芮对樊锦书一惊一乍的操作早就习惯了。
周芮很是配合自家师傅,故作疑惑地问“教练,您(又)想起什么了?”有话直说,别绕弯,我都这么配合你了。
“芮宝,你还记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吗?”一抹叙事性意味自此展开。
“两年前的事我当然记得清楚。而且我记得当年的金牌有560克重,造价在3w美元左右。”所以,有话直说,懂?
“臭小子你是貔貅变的?那是荣誉、艺术。”樊锦书恨铁不成钢地说。
“你一打岔我差点忘了要说什么。哦对对,我想起来了。我要说的是男单冠军莱萨切克没有四周跳却得了冠军,你说这是为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猜猜?”激情澎湃的演说家挥舞着双臂。
面对情绪异常高亢的教练,周芮小心翼翼地试探“难道是说练习四周跳没有意义?”
可这明明和樊锦书的规划背道而驰,周芮实在是满头雾水搞不懂中年大叔的脑回路。
樊锦书皱着眉一看就是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感叹一声施施然地揭开谜底,“意味着没有四周跳肯定得不了世界冠军。”
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这结论究竟属于反证还是倒推?
见自家徒弟眼神飘忽依旧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樊锦书无奈地捋了捋不存在的小胡子继续说,“米国的莱萨切克没有四周跳的储备却能赢其他有四周跳的选手夺得冠军,所以咱们必须有四周跳。”樊锦书拍板决定。
周芮:您可真是一个逻辑鬼才。这么多年一直默认的事实值得您思考两年?
可以说在周芮心里,樊锦书的绝佳发现远没有如果得到下届下下届奖牌重量一直会增长的信息重要。
魔鬼教练樊锦书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让十三岁的周芮现在就开始练习四周跳。花滑运动员职业生涯短暂主要由于跳跃这一项,跳跃起跳时要用踝关节上的韧带发力,力量要足以支撑整个身体腾空,踝关节的压力自然可知。
落冰也不轻松,落冰腿的膝盖脚踝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单单是整个身体的重量,还有跳跃随之产生的巨大动能,加在一起则需承受相当于约自身体重七倍的冲击力。
竞技体育四个字离不开伤病,十八九岁是运动员出成绩的最好时期,这是因为他们年轻伤病不多。跳着跳着身体逐渐损耗,等到二十多岁花滑运动员或多或少会因为伤病做手术甚至转项退役。
在花样滑冰这个大项中,年纪稍大的男单女单技术难度上不去了转项双人滑和冰舞继续比赛很常见。跟单人滑相比,双人滑冰舞更考验滑行技术和配合,因此损耗较少。如果不放弃坚持比赛,滑到三十岁也不是不行。
樊锦书对周芮的最新要求于此有关,目前难度不升自然就把大量时间花在打磨技术上。
标准规范的技术动作可以有效延长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每次比赛上选手们上演各具特色的邪门跳法,分是拿了根基也毁了。
在严师樊锦书看来,周芮的跳跃也是有“大病”的。单跳的原地干拉,连跳的原地卡顿每次都把他的亲亲师父气的吐血。
这两种操作非常伤膝盖,而且错误是会相互影响不断叠加的。如果周芮没有原地干拔这个习惯,在连跳进行第二个跳跃时因滑速不够而尬住的次数也会跟着大幅度下降。
此刻周芮又双叒叕在冰面上练习连跳时尬住,双手一摊满脸无辜的撅着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