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相亲(2 / 2)再生于明初首页

刘璎长出了一口气,这边的节目总算过去了。刘璎对陈家老太太等人行礼告退,随着那个丫鬟出去了。刘璎的母亲也告辞退出,回到客房等候。此时陈家女眷会对刘璎评头品足,她当然不宜留下。

书房在前面的院子里,几步就到了。

见刘璎到来主人站起来迎候。现在亲事未定,虽说刘璎是晚辈,但毕竟是客,所以原本坐着的主人站起身来也是基本的礼节。

有媒人跟着引荐,刘璎以表叔称呼主人,他们是远房姨表亲,所以称呼表叔,如果套近乎,也可以叫表姨夫。

刘璎看这位表叔太年轻,如果没有这层关系的话称兄道弟亦无不可。想来也是,刘璎自己的父亲不也是三十出头吗?眼前这位更年轻,也就是三十上下的年纪,可不就是年轻人吗?这皆因古人早婚所致。

主人让座,刘璎知道此时自己的身份,没敢在客座上就座,而是坐在了主人的下手。

待落座后这位年轻的表叔故意的端着架子,做出长辈的样子来,让刘璎心里觉得好笑,看来这位平时不是刻板之人。

相亲嘛就是看外貌举止,简单问几句话,不会深谈。无非是问读什么书?可进学什么的。

&ldqu;进学&rdqu;就是参加乡试,考中了就是秀才,考不中还是童生。这种考试一般是每年都有,但是更高一级的秀才考举人是三年考一次。

战乱中科举考试停了几年,大明王朝建立后,从去年开始有了开科考试,这对天下学子来说是大事,所以陈家主人才有这一问。

考学问是问不住刘璎的,刘璎自小就很重视学习,直到现在他都有专职的老师跟着,虽然现在不是天天上课了,可也没断了学习,经史之类的很熟悉,不客气地说,一般读书人都没刘璎的学问高。

可是关于进学的话着实不好回答,因为古代的学子哪有不追求功名的?考举人、进士,最后做官才是人生的追求,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可是刘璎绝对不会去追求功名,对他来说,做官是不可能的,他根本就不想去伺候皇上。可是这样的话能说吗?但是刘璎又不能说谎话,只能设法回避推脱。

刘璎是这么回答的:&ldqu;表叔,我的学问还差,年纪还轻,也没做准备,俗话说来日方长,晚两年进学也不迟。&rdqu;

现在亲事未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平平,是不好深谈的,所以&ldqu;表叔&rdqu;也不便深问。

表叔说:&ldqu;看表侄的学问很好的,来年必定高中。&rdqu;

三言两语之后,刘璎起身告辞,结束了这次拘束的会面。

亲事成了,陈家很满意。当然也不是一点疑虑都没有,疑虑所在是他们觉得刘家太神秘,有很多说不清的事情,最明显的就是有关刘家的老太爷。

刘基也是乡里的名人,都知道他博闻强记聪明过人,名气很大的。可是自从刘基跟随朱元璋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其原因也可以理解,那时候跟着朱元璋就是造反,那可是灭九族的罪,谁敢声张啊?

新朝建立之后倒是有些传闻,可是刘家的人从来就不承认,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这才两三年刘基就辞官了,民间谁能说清是辞官还是罢官呢?不管怎么说,都不是光彩的事。可是刘家自己守口如瓶,别人只能私下里议论,当面是不好说的。

陈家初次提亲时也曾问过媒人,媒人说刘家老太爷卧病在床,怕是过了病气,因此拒绝探视,其他的媒人就不知道了。

&ldqu;过病气&rdqu;就是传染疾病的意思。

陈家当家人陈世举说:&ldqu;管他家老太爷是养病还是罢官呢?反正不是犯罪之人,他若是犯官不就坐牢了吗?如果他不辞官,咱家的门户还攀不上呢?不管怎么说,刘家也是南田有名的士绅人家,是有根基的。人,咱们都相看了,不说百里挑一也很难得了。再说他母亲陈氏也是咱陈家的族人,这就是亲上加亲了。这事我做主,就这么定了,明天就找媒人来商议下定。&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