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1章:修路(2 / 2)再生于明初首页

工程队的人不少,施工现场拉开的距离有四五里。最前面的是勘测人员,他们是确定道路走向的。拿着各种测量工具,丈量里程,埋设地标里程碑。

&ldqu;丈量&rdqu;这个词汇形象地说明了古代的测量方法,那么古人是如何丈量的呢?&ldqu;丈&rdqu;是用木料或竹子制作的工具,形状像个大号的圆规。它的两条腿岔开,正好是一丈,测量的人手拿顶端木柄,让这个大圆规一步一步向前迈,方便又快捷。走一步就是一丈。这就是&ldqu;丈量&rdqu;一词的来源。

在已经画好的线路上就是施工的队伍。首先要清除杂草树木,亚热带气候地区的杂草长的比人都高,清理起来也挺麻烦的。

古代没有工程机械,就靠人力,工具就是锹镐土篮石头夯,对简易的土石方工程也足够了。

路边要树立石碑,标明地名和里程,还要树立电线杆,架设通信缆,每隔十里,要建设一个道路管理站,要有人驻守,维护道路。以后还要设置邮号的驿站。

工程队施工的队伍有三四百人,绝大部分是沿途就近招收的苦力壮丁,工程队本身的工匠和护卫不多,总数不过一百多人。

这么多人要用自带的帐篷扎营,在营地里有管理工程的官员。

这里有两个总理衙门来的官员,他们各负其责,互不干扰。负责工程的是工商部派来的一个次长,名叫甘和。还有一个是户财部派来的次长钱维扬,他的使命是沿途考察人口经济,说台员人口稀少,但还是有一些村镇的。此时主要还是以人口作为划分县治范围的依据。每当设立新的县治,吏员部都要委派官员,刘诚也会亲自前来考察,现场任命地方官。

&ldqu;次长&rdqu;就是部长的副职。按古代的习惯,多数官职是没有副职的。比如朝廷里有皇帝没有副皇帝,县衙门里面有知县没有副知县,有钱粮师爷没有副师爷。个别业务繁杂的才会设置副职,比如台员的各部部长,业务繁忙的就设一个副职,叫次长。

派一个次长来工地,足以显示出对道路工程的重视。

。。。。。。

到年底了,进入12月,快过年了,因为老太爷住在北竿岛,刘璎等人要准备回家过年。但是台员已经形成局面,偌大的一摊子事业也不能没人管,所以刘璎合计着把刘诠留下,其他人都回北竿岛过年。

刘璎想,刘诚担着总理的职责最繁忙,因此有意借过年的时机让他休息几天,也好与妻儿团员。刘诠管着军队,当然是最重要的岗位,同时刘诠的妻儿都在台员,因此留下他大家都方便。为此刘璎想找刘诠商议,可巧,一个多月前派去澎湖刺探情报的探子回来了,刘诠带着情报来见刘璎。

刘诠叙说了澎湖的情况。据探报,澎湖并没有大的变化,依旧没有更多的关注台员。澎湖和台员之间的人员往来依然稀少,仅仅有少量的渔船来往。总之,情况依旧。

听到这个情况刘璎松了一口气,他担心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这应该归结于古代消息闭塞,人们保守,反应迟钝。

刘璎问:&ldqu;台西情况如何?我们的驻军到了吗?&rdqu;

刘诠回答说:&ldqu;赤龙号送过去二营的一个中队,有一百多人,他们已经修建了营房,设立了岗哨。台西是个大集市,人口有三百多户,已经上报到总理衙门,准备建立县治。&rdqu;

台西是台员的一个港口,正对着澎湖,在那里设防就是要防着官府向台员扩张。在现代里,台西属于云林县。

刘璎说道:&ldqu;快过年了,我的意思让二叔回北竿岛与家人团聚,让他散散心,这一阵子他太忙了。所以台西的事情年后再办吧。我和二叔回北竿岛过年,台员这边就烦劳三叔您了。&rdqu;

&ldqu;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也没什么烦劳的。&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