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急着答应,你可想想,若是我二人要你去送死呢?若是要拆散你与方霖呢?”
陆远一愣,旋即憨厚一笑:“呵呵,节帅怎会要我去送死呢…至于这拆散?末将不懂,二位若是有什么计策,不若徐徐说来,告知于我?”
郭子仪眯着眼睛看了他一眼,见李光弼喝酒不说话,知道此事还需自己开口。
“小友,你对这邺城局势怎么看?”
陆远收住笑容,皱起眉头:“不甚明朗,看似六十万大军威风凛凛,一人吐口唾沫便能把城中叛军淹死,而今真的水淹邺城了,却是僵持不下,况且九路节度使各自为政,不听号令,长久打下去,恐怕没有几人是我们助臂,反倒是负累。”
陆远心道:这等情形,还不如朔方军和河东军独自征战呢,他倒是觉得,陛下派那么多节度使前来,就是分功劳的,唯恐郭子仪与李光弼功高震主,干脆元帅都不设了。
“你也看出来了,九路节度使各自为政,没有一个是善茬,不说他们中饱私囊,却也是道貌岸然,各怀鬼胎了,真正卖力的能有几个。”郭子仪叹息一声:“小友,你认为,这一仗,我们能赢么?”
陆远看着郭子仪,怔怔出神,那浑浊的双眼,总是将一切苦楚埋藏在心底,竭力去为各路人马做调解,可皇帝的不信任,节度使的桀骜,已经让他失望透顶,郭子仪也不是神仙,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拖家带口平定天下。
“多半不能,若不能胜,我等不若退避三舍,保留实力。”
陆远给了一个折中的提议,不过想想,邺城摇摇欲坠的模样就在眼前,这群急功近利的节度使如何肯退。
果真郭子仪摇摇头,正张嘴想说,一直沉默的李光弼却插了一嘴:
“陆远,我知你聪慧,熟读兵法,常审时度势,你说说看,朝廷起初聚天下之力,抵抗安禄山,最终却越拖越久,是何缘故。”
“诚然有江南,安西反贼兴兵相助逆贼,可朝廷屡战不下,大多还是出自内部争斗,人心不齐,且战且避,给了燕军喘息之机。”陆远说道。
“是也,若唐人都听从一个人的号令,则叛乱早平矣,可这天下,偏偏是有成千上万的人,也有成千上万颗心。”李光弼沉声说道。
“人心都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自乱阵脚,实则叛军也一样,例如史思明与安庆绪,二人貌合神离,早就互为水火了…”陆远沉吟道,忽而抬起头,看向他们,“所以二位节帅是想?”
郭子仪与李光弼紧紧盯着陆远,许久不曾说话,军帐中火焰摇曳,气氛变得尤为紧张,陆远吞咽了一口唾液,本想发问,郭子仪却是先他一步说道:
“我二人观局势,皆有推测,一个月内,必有大战,不是大胜,便是惨败,若是大获全胜,则我们平定战乱,天下太平,若是惨败…那么这一仗就还要打不知好几年了。”
李光弼替他说道:“所以,若是惨败,我们希望一位信得过的兄弟,前去投靠他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少则替我们传报军令,多则策反叛军,让他们自相残杀,一举破敌。”
陆远听他们说完,不禁沉默下来,哑口无言。实则二位节帅所言,不失为一条好计策,这两年战乱下来,反复投降者不在少数,若是唐军战败,自己假装走投无路,投靠叛军,也没什么不可能。
“我二人能想到的,便是你最合适了,你曾追随高仙芝,张巡而不迷乱,意志是坚定的,心怀报国之心,武艺高强,轻功矫健,得以在叛军之中保命,陆远,这是一份刀尖舔血,却又无人可为的重任,你愿意接受吗?”李光弼叹息一声,不苟言笑的面容变得愁绪满面,将手搭在他宽敞的肩膀上,语重心长问道。
只是要他一个上有双亲,心怀儿女情长的人,下决心去狼窟里走一遭,是何其艰难。这一瞬间,爹娘的相貌,与方霖的种种在自己眼前一一划过,要自己舍弃老小,去做一回探子,甚至背负好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叛徒骂名,这一口答应,太难说出来了。
李光弼本想再劝一劝他,却被郭子仪伸手拉住了,示意他不要强为。
“小友,我等知你苦衷,未有半分强迫你的意思,这不是军令,而是我们二人的请求,尽管它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小友好生思索罢,想好了再告诉我们。”
郭子仪与李光弼退出去了,军帐之中静悄悄的,除了时而噼啪炸响的炉火声,和细微风雪声,没有任何声响,甚至听不见六十万大军操练武艺的声音。茫茫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自己独身一人,孤苦伶仃。
那酒水放在毯子上,陆远没有喝,此刻也没甚么心情去喝,挣扎着爬起来,走到郭子仪的台案边,抄起一本左传翻看,可是看了好一会儿,发现这印本上的字迹佶屈聱牙,一个字都看不进去,不禁摇头苦笑,将书仍在一侧。
“若是我投敌之后,在燕军大营里,也是这般孤独么?”
“我投敌之后,朔方将士们是否会对我拔刀相向,是否会痛骂我叛贼,对我恨之入骨?”
“霖儿…会不会与我恩断义绝。”
“就算我将来,带着史思明的头颅回来,他们还会理解我么?”
陆远陷进苦涩与无奈之中,眼前一片迷茫,许久不曾清醒过来。
“可是二位节帅看得深刻,说得也对,世人大多自相残杀,窝里斗得厉害,若是我潜入敌营,使用离间计,大抵真能将叛军分化。”
风雪越飘越大,方霖喝着闷酒,找了陆远足有一夜,才在靠近漳水的河畔找到了他,郭子仪便是堵截了这条河流,让得邺城成了水城。方霖靠着他坐下,见他心事重重的模样,十分担忧,使劲向他怀里靠进去,要他喝酒,要他倾诉。
“怎么了,可是在担心邺城的战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