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1 / 2)反派全是为师养大的崽首页

前几天派王庚去弄竹雕如意,因为价格好做工也好,杨稹让王庚拿了一批,再转卖到东市西市。

王庚将这一批竹雕如意卖给了东西两市三家的书坊,痛快的赚了一笔。

三人绕西市去翠玉楼,刚走到西市,就发现那家书坊换了掌柜。

那杭掌柜呢?

杨稹特地进去问了。

“杭掌柜早回信阳去了,都回去快一个多月了。”

“……”

“这书坊现在是你的?”杨稹又问道。

“不是,我上头还有主子,我只是个掌柜。”男人笑着答道。

“你家主子五百两买的?”想起那日那杭掌柜对他开的价,杨稹立刻问道。

“啊?”这位掌柜惊讶了一下,五百两?疯了才花五百两来开封不起眼的集市买一家书坊吧!不是只花了两百两吗?

掌柜的疑惑了一下后,立刻换了个笑脸:“这是上面的事,我只是替人看店,哪里清楚呢。”

知道这位掌柜是不想告诉他,杨稹笑了一下拱手行了个礼告辞了。

从西市绕过去,上东市过东街就是开封城远近闻名的翠玉楼。

翠玉楼的八宝鸭很有名,说起来和太傅杨林还是有点渊源的。

杨林衣锦还乡那一年,正好顺道送两个藩王回封地,这两个藩王是与皇帝同辈的最末尾的两个老幺,当时正好满了十五岁,立刻被他们的皇兄赶出京中去了封地。

两个藩王在开封住了十几日,几乎开封城著名的楼子都逛到了,但也只给翠玉楼的八宝鸭留了墨宝。

因此翠玉楼的八宝鸭在京中至开封一带远近闻名了。

翠玉楼的掌柜是姑苏人士,姓文。八宝鸭在开封这么有名,也得利于此人的推广。

进翠玉楼坐上桌后,跑堂的很快过来。

杨稹:“两只八宝鸭吧,把佐料各个味道的全都来一点。”

王庚:“……”在当今,佐料比鸭子还贵……小公子这是忘记了行情还是想乱花钱了?

明诚不明所以,只盼着能快点上菜:“跑堂的,麻烦你让厨子快点做。”

跑堂的走后,三人开始发呆,没过多久明诚突然问道:“表哥,好奇怪啊,为什么这些菜都喜欢以八宝命名呢?诸如八宝百合、八宝莲子、八宝粥、八宝豆腐……”

杨稹摸着手中的竹雕如玉都快睡着了……

“表哥!”明诚皱起眉推了他一下,他知道表哥是在听他说话的。

杨稹打了一个哈欠,小兔崽子现在吃东西懂得思考问题了,也是不错的,他笑了笑,柔声说道:“这个答案不好追根溯源,所以没有回答的必要。”

“表哥……”好不容易动了动快锈了的小脑瓜子,就要被表哥扼杀吗?

杨稹叹气:“你可以这么来理解,坊间比较信八仙,哪八仙呢,就是八仙过海的那八个人,他们手中人人都有一个宝物,就被称作‘八宝’,百姓们的菜肴喜欢沾喜气,图吉利就叫‘八宝什么什么’……”

王庚和明诚微张着嘴听完……原来是这样啊。

“表哥可真厉害,我就知道表哥什么都知道。”明诚双眼发光的说道,“那表哥知道八宝鸭的做法及来历吗?”

明诚最近很喜欢问为什么,也很好学。

明诚已满十岁,王庚前段时间说起小公子十岁已连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开封书院最小的生员,大概是这句话把他刺激到了,这段时间明诚一直学的很用功。

明诚记忆力并不算太好,杨稹教他好几种记忆方法,比如图形记忆,数字记忆,谐音记忆等等。明诚逐渐发现了学习中的乐趣。

“你问我八宝鸭的传说,那我就要问你了,你觉得是先有的八宝鸭,再有的传说?还是先有的传说再有的八宝鸭?”

明诚想也不想答道:“自然是先有的传说。”

王庚:“……”恐怕也只有表少爷能被这么轻易的绕进去。

“没有东西哪来的传说?”杨稹挑眉道。

明诚皱起两条小浓眉:“没有传说哪来的东西呢?不是嫦娥喜欢吃月饼,才有了月饼,嫦娥奔了月,后羿为了思念她才做了月饼,于是月饼成了中秋必备的点心。”

“逻辑看似正确。”杨稹摩挲着手中的竹雕如意,换了个姿势,“你也不看看后羿嫦娥什么时候的人,以及月饼的起源与盛行。月饼最初起源,很多人说是唐朝,这个起源时间也存疑点,即便这样也和后羿嫦娥的时间八竿子打不着。”

“真正出现‘月饼’,是在南宋,是作为行货在市集里出现,与中秋无关。”

明诚认真听完:“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该是出现以后才有传说的?”

杨稹眯眸,不回答他。

明诚目瞪口呆的再道:“那这么说来,这些传说全都是为了让东西更好卖?!”

杨稹不说话,王庚捂着嘴笑,明诚感觉自己小小的世界观崩塌了。

直至八宝鸭上桌,明诚仍旧愁眉苦脸的。

杨稹没吃过这个,只是听书院的学生常常说起翠玉楼的八宝鸭。

王庚手脚很快的将两只鸭腿夹到杨稹和明诚碗中,再给他二人盛上一小碗蜂蜜露:“小公子,表少爷,开吃啦。”

两个不让王庚省心的孩子,这才动手去拿筷子,王庚的老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

三人吃完两只八宝鸭,王庚将干净的帕子递给杨稹擦手。

杨稹漫不经心的擦着手,突然道:“王庚,等竹雕如意弄完了,让那几个工匠编织帽,把货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