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黄 鹤 楼(2 / 2)回到明末当军师首页

“好了,你们两人别取笑我了。”高升刚笑着说道。

高升都这么说了,萧谨和郑森不好再说什么,两人看向汉水岸边的风景,进入他们视野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成片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轻微摇摆,远远看过去,就像金黄色的海洋在翻着一层小浪。

“师父,这里的田地好大啊!一眼望不头,跟南直隶苏州一带有得一拼。”郑森感概道。

“恩,这里就是江汉平原,一路过去几乎全是平坦的平原,山非常少,配上汉水这条江,可谓鱼米之乡。”萧谨说道:“春秋时的楚国就是靠江汉平原这块大平原和富饶的南阳盘地才称雄一时的。”

“恩,这么大的一块平原能养很多人,难怪当年楚国号称地广人众。”郑森点了点头,附和道。

萧谨跟郑森聊天的时候,高升没有插话,他安安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前方的船,他们乘坐的船在三艘船的中间,前方第一艘船发现什么情况都会升旗示警。

萧谨和郑森刚聊了几句,高升就看到行驶在前方的第一艘船升起了戒备的旗帜,吓得他赶紧跟站在身后的护卫说道:“前方有情况,你们赶紧护卫萧先生和郑森回船舱躲避。”

萧谨和郑森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四名护卫迅速护送进船舱里,护卫还把门和窗都关上了,桌子翻倒在地上做掩护,让萧谨和郑森躲在桌子后面。

“什么水贼这么厉害,连官兵的船都敢劫。”郑森说道。

萧谨没说话,他在心里默念时间,在他默念到两分钟三十秒的时间,船舱的门被打开了,两人伸头看过去,看到是高升走了进来。

“发生了什么事?”萧谨站起来问高升道,他知道现在应该是没事了,郑森也跟着站了起来。

“没什么大事,只是江边两个村的村民在打架,打得还很激烈,吓了我们一跳。”高升说道。

“两个村的村民在打架?我去看看。”郑森听到有群架看,兴奋地走出了船舱,去观战了,萧谨和高升也跟着走了出去。

三人站在船板上看向岸边,只见离河边将近五百米的一片已经收割的稻田上,几百人打成一团,看穿着应该都是村民,他们手上的家伙五花八门。

“是本地的土民与江西来的客民械斗,在湖广这一带这种械斗经常发生,是很平常的。”高升解释道。

“客民?是本朝初期从江西迁移过来的客民吗?”看到这一幕,萧谨想起了清朝的土客大械斗,原来明朝就有了。

“是的,以前土客和客民还能和睦相处,现在土地不够分了,土民和客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经常打架,我每次来湖广都能见到这种械斗。”高升感概道。

萧谨和高升聊了两句,船已驶过村民械斗的地方,看着那些正在拿手中武器砍向对方的村民,萧谨心想大明王朝实在太无能了,积累了太多的社会问题,能撑差不多两百八十年才灭亡已经是很长寿了。

“江西那边不是有很多空地吗?没有土地的可以去江西那边耕种嘛。”郑森说道。

“不可能,那样的话,缴税要缴很多税的,官府会把逃荒人的税加在搬过去耕种人的身上,还不如在这边抢地划算。”高升说道。

“哦,这样啊!”郑森说道。

“人口增长太快,地不够分的话,要么向外扩张,抢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人,要么像历朝历代末期一样改朝换代,重新分配土地,同时让战争减少人口,使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我大明现在正在走改朝换代这条路。”萧谨感概道,明朝嘉靖年间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人口快速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厉害,农民负担又重,农民不起义才怪。

郑森和高升听完都转头看向了萧谨,这么多改朝换代好像确实像萧谨说的那样,主要是人多地少的矛盾。

“萧先生,这些话在我们面前说说就好了,在其它地方就不要说了。”高升提醒道。

“放心,高升,这个我知道。”萧谨笑了笑,说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他自然不敢乱说。

“萧师父,你说我大明现在正处于改朝换代之中,可我看不出现在谁有能力取代大明啊?”郑森转头看向萧谨,问道。

“不知道,这个我也说不清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在局中的人,都看不清将来的走势会是如何的。”萧谨说道。

“哦,也是。”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萧先生你不是说你不怎么懂作诗的嘛,这苏轼的诗你刚才信手拈来啊。”高升有些惊讶地说道。

“我就懂几首唐诗,偶尔拿来用用而已。”萧谨笑着说道。

………………………………………………

萧谨三人一边看汉水两边的风景,一边聊天,聊了将近一个时辰,三人才回船舱中睡觉,武昌离三百公里以上,远着呢,没这么快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