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襄阳城(1 / 2)回到明末当军师首页

七天后,萧谨等人乘坐的三艘大船抵达襄阳城外,从没来过襄阳城的萧谨三人看到襄阳城的样子全都震惊了,3丈多高的城墙,城垣上密密麻麻的垛堞,一面城墙上至少上千个垛堞,城门设有瓮城,城墙前方还有异常宽敞的护城河。襄阳城的对面是攀城,两城中间有一座桥连接,遇到战事时,两城可以互为依角,敌军攻攀城,襄阳城的守军可以过去增援,敌军攻襄阳城,攀城的守军可以过桥前往增援,两城一起攻,所需兵力得增加很多才行。

“这护城河至少有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宽度。”高升估算了一下,说道。

“我现在知道当年北虏打襄阳城为什么要打六年之久了。”郑森看着宽敞的护城河,说道:“这种城根本没法攻,填平护城河要多长时间,得死多少人,不填平护城河连城墙都靠不近,坐船攻城更是不可能,护城河一般都不深,大船开不了进去,坐小船攻城就是大炮的靶子。”

“是啊,这么宽的护城河,根本没有办法攻城,只能围城等城内粮食断绝,据我所知,像襄阳这种大城,宋朝时是五年的存粮,北虏打襄阳城打了六年肯定是打到粮食断绝才拿下。”萧谨教历史的,攻蒙古攻宋时的襄攀之战还是有点研究的。

“恩,我也觉得。”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三人聊了几句,郑氏三艘大船放下锚停船,护卫们乘小船上岸,在岸上集结。

“走了,下船了。”高升转身说道。

“恩,走了。”萧谨说道。

在高升的带领下,萧谨三人走下船,带领穿着大明军服的郑氏护卫们往襄阳城护城河上的石桥走去,为了防止马在石桥上突然出现什么意外,萧谨一行人全都是步行的,没有人骑上马,都是牵着马。

“萧师父,这襄阳城护城河为什么会有石桥?万一打仗,再拆掉很麻烦的吧。”郑森看着襄阳城护城河上的石桥很是不解,他觉得弄一个吊桥差不多了,万一打敌军攻城,可以直接把桥吊起来。

“建石桥方便城内外的民众出入城,吊桥木制,承重比较小,马车不方便出入城,再说大明和平两百多年了,襄阳城这两百多年哪遇到过什么战事,民众在和平时期生活时间久了,对战争的准备已经完全松懈了。”萧谨感概道,他心想真是应了那句俗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啊!

萧谨觉得明朝末期的危机,清军能够趁虚而入,跟整个大明太长时间的和平有很大的关系。大明除了九边军镇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内地的军队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毕竟内地和平的时间太久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斗,军队和民众的战斗力都不行了。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收降明朝九边军队后,南下攻击南明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南明四镇和左良玉的军队都是望风而降,根本没什么战斗,跟美国打伊拉克的过程差不多,战斗力不相差太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哦,明白了。”郑森点了点头,说道,承平日久,战略松懈,他能理解。

萧谨一行人都穿着大明军队的服装,一路上的民众看到军队来了,纷纷急匆匆走开,像躲瘟神一样。

“这里的民众怎么了,干嘛见到我们都匆忙地走开了。”郑森很是不解地问萧谨道。

“大明的军队名声太差,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民众不跑才怪。”萧谨有些无奈地说道。

“为什么大明的军队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郑森接着问道。

“朝廷没钱发军队的粮饷,军队没饭吃,自然只能去抢喽,不然怎么生存。”萧谨说道。

“为什么朝廷会没钱发军队的粮饷?”郑森打破沙锅问到底。

“还记得我们在南京媚香楼里见到那些达官贵人吗?大明的财富一半以上都集中在那些达官贵人手里,他们又不缴税,朝廷自然没有钱给军队发粮饷了。”萧谨说道。

“哦,原来如此。”郑森明白了,他感概道:“看来大明很多社会问题都源自那些达官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