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抄手(1 / 1)原来你也在首页

“默间,你的论文资料看完没?”最后一学期的一个大好下午,很难得,黄均融没出去,和严默间留在了宿舍。    “在看。”严默间看得多认真啊,聚精会神,眼睛一眨不眨,屏幕上是一课手舞足蹈的参天古树。    “你是在看心情吧?”    “嗯,差不多。”    已经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和严默间内心的戚风惨雨大不一样。    毕老师一月的教导还在耳边回响,不速之客三月就自顾自地一屁股坐下了,唯一的成果是翻译了三页的资料。    三个月,三页。上千页的文档,类比推算一下……天啊,竟然是一项能为之奋斗一生的神圣事业,简直堪比社会主义!    严默间觉悟是有的,不多,又用了大部分在那三页,剩下的资料怎么办?不够用啊!    总不能厚此薄彼吧?机智的严默间鼠标一扔,不干了,全都不翻译了,已完成的三页,就作为代表吧,简称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的重大作用在于它的指导意义。通过研读浓缩了无数人才智慧精华的三个代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心想找中文资料的严默间,自然而然就对关键词了然于胸了。    还别说,严默间真找到了好几篇资料,如无意外,就是言玉卿给到的部分文章的中文版。    对此,严默间当然是乐得不行,但后来还组织过一次碰头会的言老师就觉得有点遗憾。    “中文资料,其实我也有。为什么不给你们?因为自己亲自读过、理解过作者的原文,印象才会深刻。而且,译者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你们看译文,方便是方便了,但可能被误导。”    明白老师良苦用心的严默间很惭愧,停下了自己愚昧的搜索。为防控制不住双手,还用《魔手争霸》麻痹自己。    黄均融的问候猝不及防,严默间的游戏麻痹大法算是破功了。    论文是要写的,资料也是要看的,总不能凭空想象吧?故事可以捏造,知识却是要积累的。    好烦,没心情玩游戏了。    三月已到,四月将至,论文初稿连个标题都没想好——也不对,就叫《需求的变化性研究》可以了。    万事开头难,标题不就是开头吗?最难的头部都解决了,后面应该不成问题。    严默间心情又愉快了。好,再去玩几把游戏吧。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这几把游戏一不小心就玩到了截稿日。    对学生们关怀备至的言玉卿老师,打了几个温馨的电话,提醒他们三天后就是四月十号,请务必在这之前发初稿到她邮箱。    截止期限,英文单词是deadline,其字面意思“死亡线”对当事人心情的描述,可以说是很贴切了。越线即死,这是要命的日期啊!    中国的象形字,让人一看就对事物有直观感受,deadline这类词,也许可以归为英语里的象形字。    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会来得更早。严默间知道了,死亡,会比明天迟两天。    站在死亡线前的严默间很焦灼,很绝望。他还年轻,他不想死,想看路飞当上海贼王,想看柯南变回新一,想看更多的剧,想玩更多的游戏。    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是抄多与抄少。以此方式打造文章的朋友,一般称为抄手。    比较有代表性的抄手,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主攻热门、吸引力大的文章,江湖朋友称其为“红诱抄手”;二类致力于初看平平无奇,再读击节叹赏,人称“麻辣抄手”;三类所选淡而无味,勾不起兴趣、引不起共鸣,谓之“清汤抄手”。    三大抄手之外,良莠不齐,无足挂齿。    严默间决定做一名抄手,当然,是难度最低的“之外”那种。    身陷绝境的他,无足挂齿的他,颤抖着双手,拿出了搜集到的中文资料。    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基础知识的灌输,可以追溯到初中时代。文章开头结合相关背景提出论点,只需拾一点牙慧,严默间也能挤出几句。    也许读书十数载,正是为了这篇论文服务?    真正难点在于论据和论证。哪怕是纸上谈兵,也至少要有理论基础,胸无点墨的,连听人纸上谈兵的资本都没有,更别提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了。    生死关头的救命稻草,就一个字:抄。别管逻辑通不通,这一段,那一段,尽可能修改措辞,只恨不能用面目全非脚把它们踢到无人能认。    果然是生死之间有大力量。严默间纠结了一个季度的论文,竟然两天就完成了初稿,期间还吃了一顿宵夜,看了两部电影,拜访了三位战友,玩了四局游戏,睡了五六个小时,发了七八次呆,看了九部小说的更新,行程可谓十分紧凑。    言玉卿老师说论文最好有八千字以上,但东拼西凑出三千多字,严默间已经很满意了。这么多年的作文都是要求八百到一千字,三千多字已是四篇大作的总和,看起来很丰满,很充实;况且,初稿而已,要现在就达标,后面的修改稿怎么办,终稿怎么办,去哪找内容给它,还怎么有进步的空间?    言老师还是很宽容的,尽可能委婉地把尖锐的意见说得温和:默间,我给你的文章作了点修改,仅供参考。要抓紧时间多看些文章并加以思考和写作——言玉卿。    “抓紧时间多看些文章并加以思考和写作”,这句话信息量颇大。抓紧时间——在论文上所用时间少;多看些文章——参考文献少;加以思考和写作——思考和动笔少。    严默间算是看出来了,言老师的意见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少。    显然,言老师对严默间赶投胎的这篇粗制滥造之作,是不满意的。但作者本人要求不高,能应付眼前难关,争取多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那就是好文章。    就这一点看来,至少在作者眼中,他那不入流的作品,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因为,提出修改意见的言老师,给了一个礼拜的修改期限,还顺便附上了梁建奇和丘凌的论文以供参考。    没给黄均融的论文,严默间并不意外,甚至有点想笑,正如他的论文也不会出现在别人的邮件里,他只是在想:均融啊均融,我们真不愧是同宿舍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