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2 / 2)大宋仁宗皇帝本纪首页

赵受益把杂草递到寇准手中:“朕封师傅为莱国公。”

他狡黠一笑:“若有人说朕做小儿游戏,此事做不得数,师傅也要效法周公,据理力争,告诉别人,君无戏言。”

寇准愣愣地看着手中的杂草,释然一笑:“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当初传授他兵法的神仙说的没错,他果然是“寇莱公”。

赵受益不解:“什么原来如此?”

寇准回过神来,郑重地跪地谢恩:“臣,寇准,谢陛下隆恩。”

赵受益忙将寇准扶起来:“师傅快快请起。”

寇准心情激动地走了,赵受益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装小孩真不容易,朕太难了。

他给寇准封了国公,也算是放出了一个信号。

虽然此举会令刘娥大为不满,但她绝不会把这种不满倾泻在小皇帝的头上,毕竟皇帝还小,还只是个孩子,一个孩子懂什么,肯定是寇准那个不要脸的老东西撺掇皇帝给他封的国公。

所以当小孩还是有好处的,因为所有人都不会注意到你。

寇准被封莱国公的事情果然掀起了滔天巨浪。

其实按理来说寇准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了,毕竟他是三朝元老,第一任老板宋太宗倚重寇准,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第二任老板宋真宗更倚重他,又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一生之中当了两回托孤重臣,也是难能可贵。

更何况他还两次抗击契丹,数度拜相,这种地位,很配得上一个国公的爵位。

但刘娥不这么想。

寇准没爵位的时候就已经够猖狂了,如今当了国公还了得,还不得爬到自己的头上来?

于是刘娥一党疯狂地在朝堂上找寇准的麻烦,一会儿说寇准德不配位,一会儿说寇准提拔人不按规矩来,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两方人马互相伤害着,没过多久,春闱将近。

宋朝重文抑武,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国家头等大事。

为了表示对文人的优待,所有考生取得进士身份后即得美仕,立刻走马上任成为新贵。没有钱也不要紧,无数豪商巨贾等着帮下捉婿,因此宋时文人中进士,等于一下子从泥腿子跨越阶级成为人上人。

这么重要的一场考试,主考官的人选,必定得慎之又慎。

宋朝极端厌恶大臣结党营私,不许主考官与考生以师生相称,恨不得考完试后考官考生互为陌路。

但人性总是趋利避害,考生想背靠大树好乘凉,考官想为以后考虑,要亲近新人,所以此风屡禁不止。

因此主考官的人选,必须得是一个刚正不阿、不蔓不枝的人才行。

要说宋仁宗朝的清官,赵受益首推一个包拯。

但包拯的著名战绩类似铡驸马铡国舅铡侄子等都得在宋仁宗成年之后才能进行,尤其是狸猫换太子一案,宋仁宗羽翼未丰,太后摄政的时期,即使包拯再刚正不阿,也不敢直接跟太后对上。

所以此时的包拯暂时还不知道在哪里猫着。

春闱的主考,最后定了另一个赵受益非常耳熟的人。

范仲淹。

一听到这个名字,赵受益条件反射地开始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无他,岳阳楼记此等传世名篇,耳熟能详。

但此时仍是天圣年间,庆历的年号还没出来,范仲淹也不可能因为庆历新政被贬出京,他甚至还没有进入朝堂的权力中枢,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官员。

此番主考能定下是他,也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他文采超人,在文坛上颇有名望。

第二就是他不结党。

寇准和刘娥虽然自己天天结党,但却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主儿。

太后党和寇相党天天在朝堂上撕得血雨腥风,但他们都不希望再来个第三方搅局。

所以两人一拍即合,把范仲淹从地方上调进京城。

反正这厮不屑于结党,当了主考官也不会和考生眉来眼去,那就是他吧。

赵受益看见这个名字之后,倒是笑了。

寇准和刘娥千防万防,找了这么一个不结党人的进京城。

但是他们不知道,有一种党派,叫做保皇党。

忠于皇帝的事情,能叫结党吗?

赵受益准备愉快地接收范仲淹作为保皇党第一号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