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秦家三兄弟跑了好几回丰四季乡,还去了领近的几个近郊村子,不惜脚力地把这附近的农田、林场和果园都跑了一遍,基本摸清了丰都西北郊乡镇的农、林、牧、渔副产品行情。
有几处地方的人相当排外,一听他们是外地口音,那神色就十分警惕,好像他们是什么豺狼虎豹似的,从头到脚打量他们没完不说,和他们搭话的时候也遮遮掩掩的,没一句痛快话。这几家往外出的菜、粮价格报得也高,比他们在丰四季乡打听到的价格高了五成不止。
有户专门用温室种西红柿的人家,一听他们这会没打算买只是问问价,那脸立时就拉了下来,秦望荣离开的时候还听到那农户家的妇人在背后啐了句“哪来的乡巴佬,白浪费老娘嘴皮子……”
出门在外,总是会遇上形形色色的人,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可能是一片净土,更不可能全是对你心存善意的人。
秦家人也不可能天真到以为换了个新地方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既然出门闯荡,一家人就做好了从头开始,应对一切或好、或坏情况的心理准备。
只有走出了第一步,才有无限的可能性。
跑了这几天,秦家三兄弟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这不,夏夏的爸爸已经在林场问好了各类木材出料的行情价位,又在离林场不远的家具厂里和一位老工人搭上了话,打听到了他们每天抛弃下脚木料的地方。
这家家具厂是合资企业,设备先进、效益好,每天会产生不少废弃木料,暂时存放在附近的一处空地上。因为环保局那边查得严,所以厂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请人过来装车把废料全运走处理了。
这附近村子靠近林场,村集体有自己的薪柴林,所以平时不缺木头烧,很少有人会跑到家具厂的废料堆弃处捡木头使。
当时秦望平和家具厂老工人闲聊的时候,一听说这事,真觉得是瞌睡遇上了枕头,他们家打算开的蒸饭铺子就缺木头,可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当天他就和兄弟几人一块去了那个废料场,仔细查看一番后大家都有些惊喜,里面不少废木料虽然块头小也不规整,可大部分是没上过漆的原木或者合成板,就是刨花也没夹着什么脏东西。
兄弟三人用带来的蛇皮袋装了大半袋废木料带了回家,木头放灶里都是好烧的,还不会产生什么刺鼻的味道。
说来蒸饭铺子这个主意还是孙老爷子提出来的。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在申城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不少普通人家有去“老虎灶”买热水的习惯;后来他去某省帮人修补个老木器时,在当地见过新式的蒸饭铺子——几口大大小小的灶眼错落地排开,层层叠叠的分格木头柜子放在上面,等烧起火的时候就把柜门关上,整个多层柜子里摆的食物都能蒸熟。因为底下一直有温水,所以到取出来的时候食物都是热腾腾的。
因为有多口灶眼,火一天都不断,所以蒸饭铺子也卖热水,还帮忙当地人代蒸大桶的糯米做酒。
当时老爷子就住在附近,每天早上出门遛弯的时候,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客人把自家要蒸的饭和菜带到蒸饭铺子里,由店主一一摆到大蒸柜的不同格子里;中午和晚上客人再过来把饭菜取回家,这样家里也方便,省水省煤,还省去盯着蒸米饭、菜的功夫。
一家人商量到了丰都要怎么谋生的时候,老爷子就把蒸饭铺子这个主意提了出来。
要说他们秦家手艺人不少,他徒弟兼外孙女婿望平在木匠活上的天赋和努力都是一等一的;他们家大媳妇爱娟在灶上也是一把好手,还有祖传的小吃方子;他外孙女从小就跟着他老妻学绣,还不会走路就跟着外婆玩起了绣绷子,又有灵气又肯下功夫,一沉下心来绣东西就入了迷的,没出嫁的时候能坐绣架边上一整天不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