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洋面浩瀚无垠,几乎占蓝星表面积的四分之一。航行活动却并不多见,远离大陆的中部更是渺无影踪。
此时,一艘中型渔船便航行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海域。
梁景拙站在顶层甲板之上,极目远望,前方除了大海,还是大海。
二十余米的钢制渔船,置身于这片远海,就像抖动被单上的棉絮,身不由己,摇摇晃晃。
如果不是身体曾受岩浆洗炼,又怀有灵气,他肯定已经吐了。
因为身经百战的渔民芒达和他儿子,在枯燥乏味的8小时航行中,已经吐了三轮。
不,准确的说,芒达儿子正在吐第三轮。
梁景拙实在不了船舱内的浓烈味道,所以爬到驾驶室上面的甲板透风。
此时,距离昨日下午,他为芒达妻子疏通冠动脉,已经过去二十四小时。
芒达也遵守承诺,今天一大早,便叫上儿子,开着自家的渔船,开始了远航死神岛的旅程。
不过出发之前,他与梁景拙约定:绝不登岛,最多送到离岛3海里外的海面。
哪怕为此不得不借出一艘五米边架艇,也要让梁景拙自行驾艇登岛。
边驾艇,是南太平洋原住民穿梭岛屿的古老航海工具,及至今日,依然被广泛用于近海渔猎。
‘边架’二字,体现在主体船一侧,一两米外,会加装一根与之平行的浮材。这样便会形成类似双体船的结构,有效增加航行稳定性。
梁景拙想起刚见到芒达时,提出要找船东去勒玛希。他竟然不动声色地掩盖了自己拥有渔船,声称:可以帮忙问问。
以此换取梁景拙在他家住宿,他早就知道问也白问,没有船东敢带梁景拙去死神岛。
最后,在救妻大恩挟制下,芒达方才无奈暴露。他竟然是甘比群岛居民中,少数几个拥有远洋渔船,外加数艘边驾艇的资深船东。
这艘被命名为菲丽丝号的渔船虽然具备远洋的能力,但芒达很少将船开出100海里以外,甚至都不怎么驶出甘比大泻湖。毕竟满载排水量只有150吨,装载量有限;出海一趟拉回的渔获,可能都不够油费。
主要还是用在旅游旺季时,搭载游客出海游玩和海钓,这也是大多数甘比渔船的盈利方式。
因此,菲丽丝号渔船经过了大量改装。
本应最大的鱼舱空间被侵占大半,改成了可供12人居住的6间客舱、独立卫生间和厨房。
但最重要的是,为了满足游客对速度的要求,菲丽丝号升级了动力,换装了马力更大的柴油发动机。
原先巡航速度在10节(海里/小时)左右的渔船,改装后已经可以达到15-18节,也就是27-33公里/小时。
以这个速度,从甘比群岛出发,到500多公里外的勒玛希,只需要17个小时左右。
从早上驶离雷瓦码头,现在已经前行了8小时又35分。
梁景拙掏出大米手机,看了眼时间,他已经甲板上吹了半小时了,肚子都给吹瘪了,中午的鱼汤并不顶饿。
从梯子爬下,跳到主甲板,走进位于船头的驾驶室。
芒达正萎靡地扶着驾驶舱台,任由自动驾驶仪控制着渔船巡航,听见声响,回头冲他点点头,而后又将无神的双眼望向海面。
梁景拙很意外,他没有闻到呕吐物的异味。探头从舱口,向甲板下的卫生间望去,找到了原因:卫生间被清理干净了,芒达儿子似乎已经回舱休息了。
他直起身,犹豫了下,掏出手机,点开翻译,冲着话筒道:“你饿了吗?我要煎鱼吃!”
然后将手机对准芒达,播放翻译后的法语:“As-tu faim?Je veux manger du poisson f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