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上,李牧照例被闹铃吵醒。
他艰难地睁开双眼……
“咦?毕方怎么跑到客厅来了?”李牧望着睡在一旁的毕方,“虽说我小时候睡相差,有时候醒过来也会出现整个人翻转一百八十度的情况……”
不过从卧室睡到客厅真是头一回见啊……
李牧把自己的被子盖在毕方身上,然后就匆匆洗漱,出门上学去了。
他可不打算把毕方一起带出去,毕竟昨天王骞说妖怪的事还是不要让别人知道为好。
毕方的衣服已经换成现代童装了,不过她的披风一直围在身上,看起来还是很奇怪。而且,就算寻常人不起疑心,他那几个哥们儿肯定要问东问西了。
李牧总不能说自己凭空多了个妹妹吧?
李牧离开时,本来打算再跟王骞聊两句,但是空敲了几下1906户的门,却并没有任何动静,对方似乎并不在家。
有点遗憾。李牧心想,不过毕竟留了微信,就算他走了也可以时时聊天。希望他成为大作家吧。
此时正值秋季,李牧下楼时,天还半黑着,出电梯,一股寒风就顺着帽子灌入脖颈,宛如针刺。
靠着墙根,李牧踽踽独行,借着昏黄的灯光,遥望前方一些人影晃动,多是些赶着起早出摊的小贩。
市区毕竟是寸土寸金之地,不是哪一块地界都能修成大商场的,大多商贩还是在街巷之间租门脸,傍着学生上班族起早赚些钱。也有不租门脸的,这些人往往推着一辆小车,穿一件布满腥味的深蓝色大衣,往那里一立,就看见白色的蒸汽在他们面前冒起来。
李牧本来不吃早点的,因为早上时间紧迫,还想着多睡一会儿,而且吃早点上课容易犯困。这一星期搬到这里以后,每次早上都看见一对老夫妇推着小车,天还没亮就开始出摊,老人年纪很大了,还出这种早摊,让李牧很心酸,于是他就天天早起买这儿的煎饼果子。
其实这种老人不一定就是家里不管,听说有些老人同样出来工作,只是因为闲不住,人家好几套房呢。不过李牧看两人的衣服,实在不像太富裕的样子。
不管了,反正煎饼果子挺香的,买了没损失。(作者注:应为“馃子”,不过由于李牧脑子里就是“果”,所以也就不加以区分了)
李牧走到摊子前头:“来个煎饼果子,果篦儿,加个鸡蛋,葱花多放。”
每次李牧这样驾轻就熟地提出要求时,总感觉自己不亚于那些在星巴克说“要个grande size vannilla latte”的高端人士。
“又是你啊,”两位老人都和蔼地笑了,“祝你高考顺利。”
“还早呢。”李牧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他天天都在摸鱼。
“不早了不早了,还有不到一年嘛!”老爷子把绿豆糊糊浇在铁板上,香味瞬间冒出来,他手握一柄T型的小铲子,一旋,糊糊就成了均匀的圆形,此时再磕开鸡蛋浇了,涂匀。
李牧看着老人熟练的动作,身体被包裹在小摊冒出的阵阵热气中,感觉非常舒服。
“再给孩子煎个鸡柳。”老妇取下鸡柳放在铁板边上。
李牧挠挠头,腼腆地说了声“谢谢您”,虽说平时说话不大正经,跟长辈说话他还是很有礼貌的。
眼看煎饼果子快好了,突然,旁边有个人摇摇晃晃地走过来,他手里拿着一根很长的自拍杆,对着自己,似乎在拍视频。
他一边走,一边对着镜头说话:“我们今天来看看这些小贩用的食材到底有多脏。”
男人拍视频也不看路,身体摇摇晃晃,一下子就撞在李牧身上,李牧正盯着煎饼看呢,没留神就被撞到一旁。
看对方没有道歉的意思,李牧心里的火一下子就窜上来了,可是这毕竟是在大爷大妈的摊子旁边,一篮子鸡蛋就放在小车上,再说他马上就要去上课,这时候也不想多纠缠。
那人就好像没看见李牧一样,歪过身子,拿镜头对着老夫妻。
“我现在就在和平住宅楼附近的一家小摊子前面,咱们来看看。”
老人家明显没听见这人刚才说的话,看见别人拍自己,笑眯眯的,对着镜头摆剪刀手。
那人说:“我们看看他们用的都是什么油。”
老妇人一听:“哦,这是不是给咱们做宣传来的,我听说现在网上好多这种人。”
老爷子把煎饼果子和鸡柳分开装好,一边说着:“你懂得可真多,我不太知道啊……哎,小伙子,做好了!”
李牧走过来接过煎饼果子,把钱放进钱篓,然后转身对着镜头说道:“良心推荐,老两口儿做的煎饼果子真好吃,地地道道的九河煎饼果子!”说完还竖了个大拇指。
视频博主有些不快,不过也没说什么,只是继续拍视频,老妇以为这是专门寻找街头巷尾隐藏美食的那种博主,于是索性把油拿出来给他看。
“我们用的就是这种油。”她拍着每家每户都用的那种桶装油,还对着镜头展示了一番。
视频博主脸上挂不住了,又去拍摄炸果子的油锅,结果里头也都是些黄澄澄的新油。
“好,接下来看看他们的烤串。”他转过身,“给我看看你们的烤串。”
老妇拿出一袋速冻鸡柳。
“就这么多?”
“煎饼果子又不加串儿,这鸡柳就是单卖的,买多了等着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