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村外的世界(1 / 2)出生在罗马首页

关于村外面的城里,李欣只不过有过儿时模糊不清的回忆,以前母亲去城里赶集顺带拉着李欣去过几次城里,拥挤不堪的公交车,透过脏兮兮地车窗看外面的风景,从泥泞的村落,再到灰蒙蒙的城乡结合部,最后是矮屋和烟囱林立的小城。

这恐怕已经李欣对于村外世界的全部回忆。

如果还要加一点,恐怕只能是村口大人们的相谈

“加利市中心新建了个电视塔,好大哇”

“路上到处小汽车,面包车,可热闹了”

“在集市里有好多好多五颜六色的衣服”

大孩子王磊曾经爬树摔断过腿,到城里的医院去医他的脚,家里本就比较富裕的他这一次进城的经历让他得到了更多孩子们的羡慕。

毕竟别的孩子还在玩小石子,吃桑葚,翻河里的小鱼小虾时,王磊已经在玩城乡结合部的买来洋画,甚至是会一跳一跳的青蛙,扑克牌。

到了明年生日,他还要要求家里给他买一个城里富二代才玩得起的四驱车。

思南村的孩子都羡慕极了,不过他们也都深深地相信自己有一天也会拥有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不光如此,甚至是电冰箱电视机自行车,只要慢慢地等,等待一个契机,到粤东省去打工,就能慢慢拥有这想要的一切了。

至于这个契机是什么,恐怕是村旁国道上的标语“读完初中就去打工”

这样的大环境里,李军对于教育的重视实属不易,毕竟村里人的词汇里恐怕没有“大学”这个单词,

不过只是李军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毕竟是一年不断劳动的顶梁柱。

母亲也似乎对于父亲的理念慢慢赞同起来,虽然村里的老观念根深蒂固,但是毕竟相似者才相爱嘛,两人渐渐又达成了共识

前几年家里又添一男丁——李杰,只是父亲对于李欣的爱却没有丝毫的减少。

这同样也是村里少见的。

几日后,李欣如愿以偿地进城念书。母亲穿上了过节才会穿的衣裳,父亲也放下平日的匆忙,李欣高兴地多洗了几把那脏兮兮的脸。

凯龙哥哥早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凯龙打小很疼爱李欣,两人以兄妹相称,自然是乐意迎接的,

就这样凯龙李欣父亲母亲四人迎着阳光明媚进入了凯里市第一小学。

这闪闪发光的一天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把李欣的人生彻底扭转。

这一年大学还没有扩招,还没有国内重点世界一流的一说,出国留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

人们所理解的一份好的工作就是在工厂里和冲压机高炉没日没夜的干。

从这天以后,家里多了几支铅笔,一支橡皮,一个书包,李欣每天和凯龙哥哥上学放学,虽然要走二十分钟的山路,再坐半小时的公交车,但是李欣似乎很喜欢这个讲规则讲纪律说普通话的地方。

班主任是一位拥有着大专学历的知性女性,在这里已经算是高材生,那种肚子里有几滴墨水,认识几个字的诗书才气,让李欣产生了几分喜爱和尊敬。

跟村里的村干部不同,班主任实在是优雅时尚女性,长相和穿着上都能够体现,无论是大胆的丝袜,还是不染泥灰地高跟鞋,都让李欣感慨“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在那之前她一直认为女人嘛,活到一定岁数就要毫无例外的变成村口嗑着瓜子嚼着舌根的大妈,甚至自己变成那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每天见到四肢修长,举止端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班主任,李欣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一种享受。

正是这种享受让李欣和旁人有所不同。

不像那些城里不愿上学的小朋友,李欣的认知不同于他们,比如被班主任表扬可能对于别人来说只是表扬,可是对于李欣来说,被自己喜欢的人表扬何其享受。

就这样李欣的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不论是四字成语,还是拼音,“日积月累”,文言常识,熟念到了一定程度,李欣背诵课文理解句子总是比别的小朋友要快,就会让人误以为“是不是她有一种天赋呢?”

这种误会让李欣始终名列前茅,别人不知道的是,她的母语甚至不是汉语。

父亲从来不会告诉她工作的艰辛,母亲即便把家务事做得再累也不忘对于李欣的关心疼爱,长大后的弟弟看起来有些羞涩,李欣的童年其实是美好的。

比如,小学三年级,当别的小朋友在为日记,作文焦头烂额时,李欣却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快感。用她自己的话说“虽然我的作文也不是说太好,但是每次老师说要写作文时我都很开心,有一个机会可以表达自己了”

年幼的李欣已经能体会到这样的高阶快乐,实属不易。

城里的人不像农村人,他们不怎么在人前人后嚼舌根。只是当着就歧视你。

所以李欣所认为的好作文,在同学眼里会被当作骚里骚气,矫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