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子衿病重(1 / 2)梧不栖首页

第七章

现今朝堂的乱象还得从赵氏高祖皇帝说起,高祖建国号璟,年号奉天,璟高祖在位时与国内世家大族是面和心不和,总的来说世家处于劣势一点的地位,他们把控不了璟高祖,决定从他子嗣下手,他们劝皇帝纳妃,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他们把世家女送入宫中,生下拥有世家血脉的皇子,拥有更多的筹码,接着划分势力。

不过很显然他们又在高祖皇帝这碰了钉子,璟高祖的原配夫人端氏,是位女将军,她与高祖相识于微末之时,陪他一路南征北战,打下这万里江山,更是为他生下四子二女,后来长子战死,幼女夭折,夫妻俩一起承受这丧子之痛,彼此更为亲近。

一听纳妃,高祖就百般拒绝,眼看着高祖这里行不通啊,就决定从皇后入手,毕竟为皇家开枝散叶是你皇后应尽的责任啊,你不让皇帝纳妃,那你就是善妒!

端皇后冷笑,你们是觉得我为陛下生的皇子不成材吗,是对几位皇子有什么意见吗?这个当然没有了,世家肯定不能认啊,毕竟几位皇子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二皇子文武全才,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出征上战场,三皇子和五皇子两位殿下也是在朝中做实事的人,公主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可是陛下子嗣还是太少了,多子多孙不好吗?璟高祖表示不好,子嗣贵精不贵多,我这几个孩子成才很好,要是不小心再来几个废物儿子,那我还得多操心,累得慌。

端皇后拿着把大刀立在后宫门口,表示你们尽管把女儿侄女往宫里送,只要你们不心疼进了这个门,她们马上就人头落地。这个也肯定不能答应啊,毕竟世家女又不是米浆纸糊的,他们费尽心血培养她们,是为了给家族添力的,不是给皇后砍着玩的。

为了对抗世家这个外敌,高祖一家人整整齐齐,团结对外,璟高祖更是早早就立了二皇子为太子。世家表示不能嫁皇帝,那就嫁太子好了,总不会再拒绝吧,不然我们就要闹了。

璟高祖松了口,朝中几个势力最大的世家本以为太子正妃侧妃位为囊中之物,顶多让出一位给勋贵,也就是跟着□□打江山册封的公侯。谁料太子表示我喜欢跟优秀的人一起共同进步,太子妃的位置按优秀人选排名。怎么选呢,“考试”!这个办法很好,对于各位世家女而言,不凭家世,凭本事上位嘛。

璟高祖表示太子这个办法好,吾正为朝廷选官的事头疼呢,那就一起考试吧,也省得众位爱卿举荐这么麻烦了。世家自然不肯答应了,纷纷表示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不然为什么不同意我们举荐的人,还要考试。

高祖肯定要说不是啊,正是因为我相信你们有真材实料才要考试,让天下人看看你们是如何优秀,况且也只是分科考试,影响不大的。怎么世家女考得,世家子就考不得了吗?

最后世家点头同意了,高祖还趁机暗戳戳将几个勋贵和宗室子弟放进去一起考了,当然还有他之前就看好的几个寒门学子。结局当然是惨不忍睹了,那几个勋贵子弟除了骑射,其他门科不提也罢,倒是他亲自选的这几个寒门子在世家子中也大放异彩,令人惊艳。不管怎样,还是排除了不少实在劣质不堪的人,总算避免了以前那样官员大多从各地世家子弟选拔,不论优劣,都可做官,官员的等级还看身后的家族大小。打断垄断任重而道远啊!

为了补偿世家的妥协,高祖给太子一气封了十多个妃嫔,挤得东宫满满都是人。

后来太子赵兴登基,史称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时有两件事很亮眼,一是上位时广纳妃嫔,不仅有世家女,勋贵女,还有寒门女,最后却只得一子两女,唯一的儿子还是出自一个寒门的低位妃嫔。太宗对这个唯一的儿子非常重视,于是接到自己宫中亲自抚养。

二是正式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为了这件事,他徐徐图行了几十年,即使寒门子弟因接受教育困难始终只能占据很小的一部分比例,世家子弟把持大部分朝政,但是一种制度的雏行渐渐展现出来了。

再后来孝宗继位,延续十几年太宗政策未改。孝宗的儿子出自世家女,世家的春天终于来临了。这个孩子听从世家权贵教导长大,他在位期间废除进士科,恢复举荐制。三十年间帮着世家,打压寒门,世家在朝堂上一片欣欣向荣之色,他们瓜分着朝堂上的权势。直到新的皇帝继位,苦苦周旋二十年,为寒门子弟赢得喘息之地。

武宗继位,他的叛逆之心时时燃起,以与世家争斗为己任。他在位期间更是干了一件大事,他对某个一直反对他的世家大臣扬言他一定会后悔的。然后趁着中秋家宴,赏赐美食时,命人当场斩杀这位大臣全家,只留下一位小郎君。自此世家就时刻活在这位皇帝的阴影下几十年。他并没有留下子嗣,只恢复了进士科,再加以完善了一点。

武宗临终时选了一位宗室子,并留下了托孤大臣,并嘱托自己身后事一切从简,不必大兴土木。不过可惜所托非人啊,其中一位托孤大臣谋逆,杀了赵氏近枝几百人,最后几位大臣联合下平叛,匆匆找了位离皇室血脉较近的宗室子继位。上位的皇帝很是平庸,科举制和举荐制同时存在,三省六部的长官可以直接举荐官员,但是官员每年都要考核,不合格的直接去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