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一线,没有明确工作任务的汤潮,并没有消极闹情绪,而是随遇而安。喜欢琢磨动脑的他,还是很认真地跟着工人们两个小时出去巡查一次,就此将车间的生产流程从头到尾顺着产品生产顺序走了很多遍。巡查不比设备的操控,既辛苦又脏,设备爬上爬下,身上蹭得不是尘土、锈渍,就是油渍。每天下了班后,都要先到分厂的工人浴池,洗了澡,换了衣服,才能去食堂吃饭。可相对于枯燥的化学分子式,有着直观逻辑关系的生产流程和设备,让汤潮更感兴趣。工人们对这个文质彬彬、虚心好学、一点就透的聪明的实习生普遍比较友好,都比较耐心地当着老师。这是个少见的聪明学生,给他当老师,你会非常有成就感。每次巡查走下来,会有几百只阀门,无数管道,大小不同的泵组,还有隔十步一个的塔、五步一个罐。每天只要天气晴朗,汤潮都会跟着师傅们绕着设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跑。每次记下一些,一条一条管线地认,一个一个泵、压缩机、阀门地确定类型、作用、参数和控制方法,画成草图,加注详细说明。遇到塔罐在检修时,汤潮也全副武装,很多地方要戴上防毒面罩,跟着钻进去看一看,把里面的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进料出料口都实地仔细观察、测量一遍,设想一下原材料在其中的流程。两个月就把整个车间的设备、生产流程大致绘制了下来。自己亲手绘制的图,因为一开始没有总体的概念,标记用的符号也不完全符合标准,绘图比例不统一,图面看上去有些凌乱,不太美观,别人是很难捋出头绪来。但对汤潮自己来说很直观,容易理解记忆,比书本上的流程涉及的面广得多,生动细致得多,能清楚地看出产品的生产是通过哪些具体的设备来具体实现的真实过程。各种设备和部件,在参数标牌上有的、能问到的、检修时能看到的,都详细地标注在图上。剩下的,汤潮找时间,借了车间办公用的自行车,到总厂图书资料室,查找技术档案资料。班组里没有给他安排特定的岗位,时间上还是比较自由的,因为大家伙儿都知道,大学生嘛,在车间班组实习只是个过场,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抽调上去的,不能真拿他当一个人用。又用两个星期,参数标全,原理也搞通了。很快汤潮就仪表能读,一般故障能应付,也敢一个人坐到仪表盘前抄表操控开关和阀门进行操作。而且,一般生产过程出现的小问题,班长不需要再找技术组了,汤潮就能解释的很清楚。弄懂了流程逻辑关系的同时,汤潮又开始按部就班地根据液体走向,绘所有设备的配制图、管线部件规格图等。
几经修改,图面上的条理越来越清晰,汤潮也因此发现了不少问题。把问题汇总起来,经过仔细琢磨,对照书本和杂志上介绍的技改案例,汤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于是给车间主任写了维修和改进的详尽建议报告。
车间主任姓朱名锦江,上海本地人。原来是总厂生产计划科的副科长,前最后一届大学毕业生。正是年富力强之际,赶上国家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时代,干部队伍“四化”,化工厂也开始启用知识分子逐步替代工人干部。朱锦江从计划员,到调度,再到副科长。去年初,一分厂的主力车间原来的主任是位老工人出身,年龄已经到了。总厂为了提高生产一线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就借机把朱锦江调过来做了车间主任,为将来分厂班子调整做准备,目标是提高分厂班子的主要领导的组成人员的知识分子结构。让朱锦江先从车间主任过渡一下,再做生产副厂长,熟悉情况,准备接班。安排是挺好的,可没等到坐到副厂长先就碰了钉子,分厂班子一帮老人,对他这个接班人的安排并不很欢迎,不愿接受退出的结果。在工厂多年,也很有些能量,分厂的厂长和几个副厂长们上下活动保着自己的位置,根本没人要给他进班子让道,也不准备再分出一滩事让他负责。他就只能继续屈尊当他的车间主任,这一当就当了一年多了。
朱主任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很急。按照总厂的干部梯队的安排,和他同样资历同样级别的全厂不止他一个,而且现在已经有后毕业的大学生开始在各车间担任副职,很快就要和他平级了。总厂各职能科室里也有几位年轻人风头正劲,一旦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他朱锦江除了工作多一些年头,积攒了的一些人脉,无论从年龄,还是技术,自己还有什么优势?
接到汤潮的建议报告,朱锦江当然是懂行的,虽然不是搞技术的出身,但毕竟也是科班出身,在工厂工作多年和在生产口的管理生产经验,加上一年多主管车间的亲身经历,对生产的流程和设备还是比较了解的,感觉得到汤潮思路是不错的。他知道生产设备运行多年,一些局部小设备的更新、部件的更换,多年下来的积累下来,不会没有一些匹配得不那么合理的问题,个别部件维护不到位也肯定会存在。有些问题,比如有些部位能源消耗过高、有些操控很难准确到位,他本身就是知道的,跑冒滴漏更是老问题。只不过从根本上解决起来比较麻烦,没人去认真去琢磨,花力气。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小修小补。现在有人愿意花心思,这很可能会出成绩的。所以他心头一动,仔细问了汤潮的具体做法后,让汤潮开出机修单子,让机修工段全部照做。从来没人这么做过,车间技术组的几位技术员,常年都是各抱一本资料,各管一摊,互不交流,小心维护着自己区域的技术权威,没人从整体上考虑过怎么改进。除了设备大修或更换,机修工段历来是小打小闹,局部修修补补,从来没这么忙过,全面开花,一个月忙得团团转,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