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点蜻蜓儿(1 / 2)外挂儿子要打工首页

第四十二章点蜻蜓儿

邻市,就叫邻市。是一座老城。

没有番一城的琉璃遍地,流光溢彩。没有番一城的亭台四布,玲珑曲折。也没有番一城的精致典雅,裾袖迎迓。

邻市,和所有的老城一样,一直存留着自己的精气神。

这地方算是番一城下辖城市,却离着八十多公里,独独傍着一条长河。

邻市就趴窝在这河岸两边。河不小,偏偏起了个名叫“汪洋沟”,显出起名这人几分粗粝的豪放气来。邻市就是夹在这道沟上的老蛤蜊。一圈圈一层层,真像个蛤蜊可似的杵在那过了一年又一年,就连多少年的大灾都没能让它挪窝。

这年头,能在河谷山川海滨子上留下来的老城,说没点底子,老水沟里钻洞的鼠儿都不信。溜光水滑的大黑鼠,腆着肥肚皮嗑着酥烂的鸡骨头给下边小的们训话:“早八百辈儿的祖宗们传下话了!这地方活得安稳!收着点前爪子后腿儿,咱就是这沟沟道道里的大王!”啧啧,连鼠儿都这么稳当。

城老了。不光鼠儿有了分寸,乡亲们感情也就比较深,张嘴蹦出来的句头调尾都透着亲切劲儿。

尤其是这种历史悠久的老小区,总有一些自己的东西……

“七月尾,八月头,雨幕拔山,泾渭蛟飙。”

这月头月尾的日子正是雨季。临近河畔,自然草长虫飞。

“园莽抽条梧桐凋,骸垢愿凉蚴豸嚣。”

草多虫多,蜻蜓就不会少。早起端着一杯茶的门房大爷,指着捕食的蜻蜓唱小调,逗乐不知道几辈的孙子。

“点蜻蜓,接晚翠,红头将军穿甲胄,黑脸相公斩叛刁。”

“蓝娘提篓解囊箱,绿郎悬壶典伤殃。”

这几条老街上尽多的留着原来的滋味,青石地面,至高六七层的老楼,年头十足的松柏槐杨柳、灌荆乔草藤点缀攀附。没有番一城那么多的新技术应用,就连必备的传送点也是用原先的公交站点改建,就立在几座老牌坊门楼边上。

“灰袍先生从北来,左达圣明殓刑缰。”

“黄掮僧客转西游,点山断渠潜汤湘。”

李楼和任泽君从传送点出来,转过老牌坊,门房大爷棉布工装整洁板挺,敞亮的老嗓子用“邻普”念唱。“潜汤湘”吟哦咏出后,门房大爷拉着长嗓,比李小纯矮半头的小孩长得寡净,小嗓门也十分敞亮,扬着嗓子笑嘻嘻的接着念到:“凤鸣竹,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一口乡音带着奶味。

李楼托着灌汤包李小纯和任泽君进到门楼里,听见这熟悉的调调,循着感觉,依着习惯一起唱出“凤鸣竹,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从小念诵的词调带着魔力,本来就是积极向上歌颂美,感念先贤的句子,只是这么一句,就唤醒了不知多少童年过家家,扮红头将军黑脸老爷的记忆。其他人物李楼小时候是不会掺和的,毕竟只有这两位才能掌刀剑。

这样回忆着,李楼心底滋生出一波又一波的暖流,急切归家的想法顿时安稳了许多。

小孩耳朵尖,听见后边有人合唱,还没等等门房大爷搭话打招呼,小家伙猛地一转身子就看到了李楼等人。

大家祖祖辈辈在一堆住了多少年,早就师兄师弟,亲戚朋友拜把子兄弟的纠缠到了一堆。李楼他们回家的日子里,也是会帮着照顾看护小孩子的。

小家伙一看到李楼,喜不自禁,也顾不得自家老爷子了,尖叫一声就像李楼奔来:“啊!大侄子你回来啦!待会儿来我家吃饭吧!”

咋咋呼呼的跑过来,临近跟前小短腿一蹬就向李楼扑过去,脑门撞在大腿上。

小家伙也不恼,还笑嘻嘻的蹭了两下脑门脸蛋,惹得李楼嫌弃:“去去去,大早上的搂搂抱抱做什么?你这家伙洗没洗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