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魟在各个地方的海岸都有异常的爆发式增长,上一次几个学生跟着村里人出海捕鱼,仅仅两个小时就网到了50只以上。
学生们伸着舌头,乖乖上岸把高筒套鞋穿上,然后找来渔网把这条目测近一米长的赤魟捞了起来,装到一旁的水盆中。
“也好在赤魟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一般只要不踩到也不会被反击。”学生们负责动手,杨教授负责动口,“一般来说,要抓赤魟的话,从正面抓住它两边的气口,毒针就扎不到了。”
学生们点头,有人还试图去按照杨教授的说法抓水盆里的赤魟,伸出的手却被杨教授打开了:“知道方法就行,没事就别去试了,很危险的!”
赤魟对人类来说是危险的生物,但是在海洋系统中依然是重要的存在,等学生们围观了一番,拍照、记录完毕,众人就将它送回了海中。
看着赤魟在海中越游越远,还有学生挥手道:“下次在外海被抓就会被吃掉哟”
之前赤魟所在的水洼其实是它自己挖出来的,每当赤魟前往浅滩寻找蛤蜊,常常就会被迫搁浅在沙滩上,因此,它们会自己挖出一个约10厘米深的水洼等待潮水上涨,这被称为滩涂洼地。
这样产生的潮水洼地同时也是其他小生物的藏身之所,由于大型鱼类无法靠近,可以说是鱼宝宝的绿洲。
送走了赤魟,学生继续开始在滩涂洼地中检查起来,果然很快就在其间发现了小鱼。发现第一条之后,立刻又在旁边发现了三四条。
小心地用渔网捞起小鱼,学生们把小鱼放入水族箱,然后开始翻阅起了图鉴。
“这应该是蝦虎鱼一类的吗?”
做出了查询之后,杨教授才在一旁确认道:“这几条确实是蝦虎鱼的幼苗。”
去年的暑期,由于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上一届的学生利用竹筒在浅海岸上搭建了蝦虎鱼的藏身之处。栖息在华国海岸线上的潮汐蝦虎鱼数量逐年减少,属濒危动物。现在看来,李程昕家这片“隶属于”海洋大学的海岸上的蝦虎鱼却在顺利地大量繁殖之中。
这也就是李程昕家这片海岸的存在意义所在。
另一片滩涂洼地之中,一大团海藻很是显眼,海藻周围,学生发现了几条细小的鱼类,嘴巴很尖,身体细长。
对照了图鉴之后,学生疑惑道:“这种鱼似乎是第一次在这片海岸上发现,之前记录的图鉴中都没有。”
旁边一个学生道:“普通的嘴巴很尖的鱼不就是那么几种吗,一个是剑鱼……虽然不太可能,还有一种就是针鱼了。”
针鱼,也写作鱵鱼,拥有像针一样尖锐的嘴巴,体内腹部却全是黑色的,“腹黑”这个词,其实就有一层意思源自针鱼。针鱼的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拍照做完记录之后,学生们并没有将针鱼幼崽放归海中,而是依然放回了之前抓到它们的水洼之中,这也算是一项保护措施。对于这种鱼苗来说,水洼是一个非常好的藏身之所。
接着,其他的几个水洼之中也有发现,例如比目鱼幼鱼、鲻鱼幼鱼、沙蚕、螃蟹等等。说明了这片海岸的物种确实是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