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聊斋志异收录的故事中,大多篇幅都是讲鬼狐花妖的,涉及道途的极少。
三十来篇关于仙道的故事中,有些注明了地点,更多的却只是记载加工传闻本身。
至于全书中有名有迹的地点,后来有人专门统计过,共涵盖了二十余省中的百余州县,甚至还有三个是关于外国他邦的奇闻异事,其间又无明显时间线索串联,品读时还不觉得,现在时代不明,更让人千头百绪无从下手。
而且,那位被后世称赞为短篇大家的异史氏,初落笔时尚且心思烂漫只兴之所致,及至到后期郁郁不得志了,字里行间不是对汤姆苏爱情的畅想,就是疏泄不满抨世讽事,文人意气颇重,都说不清书里有多少是他自己杜撰的故事……
倒是首落就在阳信县,让陆铭觉得还不错。
无它,阳信在山东,而山东是蒲松龄的老家,聊斋中很多故事都发生于此,资源极其丰富,能量也很可期。
不管年代朝代了,总之先按着书中的记载找找看,有则收之无则不亏。
现下一想,陆铭后知后觉的才反应过来,一开局他居然就救了三条命?!
顺带他稍惊讶了下那诈尸妇人,其实并不像故事中描述的那么凶残。
至于那该死没死反倒睡得香甜的三人,也不知于他们而言是福是祸。
《考城隍里宋公谓之:“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是书中的观点,也可视为这个世界的普世观点。
然而陆铭无心为善也没见功德临身,所以他仍需慢慢探索现世,倒是明朝的年代史,可当做时事参考。
……
思虑清楚局面后,陆铭的注意力重回到神秘人留下的资料上。
文字类的,除了开头提示的六字是汉文,其余的尽是些独立的符文,数量繁多。
他大致的估算了下,约有近千个。
通看过后,陆铭知其形不知其音、意。
只有在他回想某字并将意识集中其上时,才有难以言喻的意境浮现心中,体会到的,却尽是些天地自然感悟。
近千符文,很合《老子五千言道注篇所述,即“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陆铭怀疑这些符文,就是所谓的天地道文,唯有此解,方能道尽其蕴含的神妙。
否则,若说修道就是感悟万物、遵循自然法则出真理,那陆铭三十余年间跑遍全国荒山野岭,感触良多,早就得道了。
修道自然不能这么论。
跨界前那么多的农、林、天、地、物、化的学者,也没见谁成仙得道,陆铭还不敢说自己就比那些专业人士更了解世界本质。
说一千道一万,唯物者初入唯心者的世界,一切都得从头来。
除了象形字,资料余下的部分就是三份画面和影像,陆铭一眼就明白其意,不外乎记录了他来的过程。
只其中记录的所谓天渊,他没什么大印象,就记得自已被挤压得很惨,整个人跟块橡皮泥似的被无形力量揉搓。
关于天渊的无声影像有半分多钟长,画面并不连贯,但大致展现出了一个空荡荡幽黑深遂无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其中时有大小形状不等、亮度不一的光隙闪现。
偶尔的,还有不明小圆球被光隙照见,一闪而过。
那些大概是,从橡皮泥中揉搓出来的混合渣渣……
三份画面和影像的视角,除了陆铭在洞窟里的是第三人角度,其它的均是第一视角。
由此可见,那神秘人不是被封在石台里,就是被关在玉碗里……
封石台里还好说,如果是玉碗……
陆铭觉得,自己有点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