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接下来不知道多少时间内,仙庭就是李宁的暂时终点了。
可以,这一役关系重大。
是一役,真的打起来,千年万年内能结束,就不错了。
正因为要长时间作战了,所以这次的准备,才生生花了两百年。
都相当于华朝这个年轻的帝朝一半的“岁数”了。
是的,在李宁看来,之前那些打闹,都只是一种战前准备而已。
真正的大战,才要开始呢。
不成功,便成仁。
李宁绝不是在开玩笑的。
她起身向科技院走去。
战前看装备怎样了。
基本的生活物资是必备的,其他的如能源保障。
另外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作战资源储备。
当然除了物资外,还有心理准备,如战争动员等这个早就已经做好了。
起战前准备,有一篇文言文还印象挺深刻的因为是要背要考的。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时,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从实力来看,齐国属于春秋时期强大的国家,其国富兵强,而鲁国尽管是礼仪之邦,但是谈到军事实力,却是没办法台面的,一直处于大国附庸的位置,这从鲁隐公时代,鲁国跟从齐国和郑国讨伐许国就可以看出来端倪。
而战前的准备:谋定而后动,有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
齐国兴兵来犯,鲁国有亡国之危,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国与国之间只看重实力。
鲁庄公明知不敌,但也要硬着头皮迎战,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影响到了战争成败的关键人物曹刿。那么这个曹刿到底是何许人也呢?首先我知道他吃不起肉,算是个穷人,属于鲁国社会的下层人士。但是曹刿出身高贵,他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后人。
他在出发去见鲁庄公之前,他的同乡人就劝他不要多管闲事,他们对曹刿:“那些身居高位的国家栋梁之材,都在为国家谋划出力,他们每都享受国家提供的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这是他们操心的事情,你何苦多此一举呢?”
曹刿:“这些居高位的人,太看重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能为国家谋划,看不到全局,思维受到了局限,头脑也变得僵化而不够灵活了,因此他们不能为国家做出长远谋划!”
曹刿是个爱国者,他清醒的意识到鲁国所面临的危机,和朝堂那些居高位者的无能,因此他要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挽救国家危亡。
她的祖国从古至今正是因为有了无数这样的仁人志士,才能够自强不息、生生不绝的发展到今,这是民族之大幸,国家之大幸,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文化自信。
曹刿能够入宫见到鲁庄公,肯定是有一番波折的,他尽管是周文王的后人,但是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尽管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但并不为大家所认可。
一个默默无闻的毛头子,就像见国君进献自己的谋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