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章 赚钱才是硬道理(1 / 2)福余乡甜首页

因为刘顺和张氏去看王婆子了,所以山上的小院得留门。刘清清闲不住就坐在门后想事情,洼地那里有水又有地何不种点特殊的东西,或许能在年节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种什么就得看桃镇这里缺什么了。

因为占着交通便利的光,镇上实在不缺稀罕的东西,不过冬天应该没有什么青菜吧。这里有些靠北了,入了春都是船运些南方的青菜过来,而且人家也不是特意运来的都是随船捎带一些。

前一阵子镇上一家纸铺出一种新纸,又透光又结实很像糊窗的高丽纸却比高丽纸要便宜许多,用这种纸取代大棚的塑料薄膜应该没问题。

这阵子洁具卖出去的不多,窑里不需要太多的人,刘清清决定把他们找来盖大棚。

本来是在窑场附近种地的孩子们这下有空来学习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了。

这些人全是半大小子,又多在家里或以前的主家种过地所以整地盖棚子这种事一点也不为难。等刘清清寻来的藕种下后,那一片可以种植的地面竟然全都弄好了。

武四郎是这些人中对种莲菜最上心的。平日里他就干些力气活,在陶窑那里学制胚、上色都不行,远清虽然也是尽心尽力地教他,可他就是学不会。这点就像天朝那些学习不好动手能力却很强的熊孩子,考试的成绩是个傻子,做个手工活却能出个能工巧匠。

留下了看棚子和继续种菜的人,其他人就回窑里去干活了,虽说定洁具的人不多,但不是没有。就祁三郎这架式应该还能拉来大项目,大夏人的审美观也很高,讲究大空间细节处见风格。天朝时小日本所学的唐风就是这种调调。

眼见着入了冬,这些个青菜都应该张罗起来了,一个棚种了莲菜那些个已经盖好的棚就不能闲着。

“姐,我要吃茄盒。要很多肉的馅。”自从夏天给刘小虎炸过一次茄盒,这孩子一直不忘这道菜。油炸的食物在这个时代对于每个人都有一种令口舌生香的吸引力。

“好。”刘清清突然想到天朝北方在大棚发展不够时用的一种食物储存方法。

西红柿在这里还没大面积出现,刘清清只不过在祁三郎的帐房里见过一棵,她还没张嘴要这里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来了许多要干的工程。现在赶紧去应该能得到些种子吧。

那就只剩茄子了,冬天里经过加工再冷藏起来,应该很有市场。

大棚蔬菜因为刘清清的到来也来到了这个小村落。

土地会给勤劳的人以丰富的回报,武四郎不但照顾好了莲菜还在棚里放养了些小鸭子,每天定点喂食仔细得不得了。

刘小虎在这年入冬后吃上了自己喜欢的菜,一直脸上挂着吃货的笑容。云娘很惊讶青菜还能这么保存,也跟着刘清清学了两手。

酒娘每日里跟刘清清学了数数、说话,在豆腐店里小嘴甜到不行,许多老顾客都是冲着福娃娃一样的酒娘去的。

日子就是这么平静如水,但幸福却是点点滴滴在积累。眼见就入了冬,运河的冬天不会封冻,各种大船仍会在这里交会。

河边货栈的小二也惯会看人,客人少的时候会跑到码头边上拉客人,掌柜的会给拉来客人的小二赏钱,刘清清也很赞成这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