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怎么样?”朱允炆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花钱雇人。
“朝廷工程很多,若全都用来招募工匠,郁尚书会跟臣拼命的。”
“不是已经成立了大明皇家建筑公司了吗?练子宁筹备的如何了?”
“回陛下,练子宁仍然在筹备中,据他所说,要到乾圣元年建筑公司才能筹备完毕承接工程。”
“怎么这么慢,告诉他让他加快速度。”
“是,主要是不明白公司的职能作用,所以走了很多弯路。”
听了这句话,朱允炆觉得自己又拔苗助长了,拔了苗还没浇水没施肥。
朱允炆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用金手指了,这不行啊,得充分利用起来才行。
“有了建筑公司也就不用担心朝廷工程的建设了。各府县也可以自己成立建筑公司,不管是官府或是商人都可以。”
“必须要对建筑公司作出规定,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的利益。”
“是。”
严震直还是觉得用建筑公司有些问题,但也没有再说,而是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陛下,还有军匠。。。”
“哦,对,还有军匠。李元,去把总后勤部的武林武部长喊来。”
“。。。。”严震直虽然早就对朱允炆的土味免疫了,听了这话还是别扭,不应该用“宣”吗,怎么能用“喊”呢?
李元匆匆而去,很快就带着武林进来了。
武林本是左军右都督,大明军委成立以后被朱允炆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为人刚正,朱允炆还算满意。
“武爱卿,我大明军匠有多少?”朱允炆没废话,直接问道。
“回陛下,洪武二十六年数字,军匠有两万三千户,六万人。”
“我朝有内、外卫五百四十七个,所二千五百六十三个吧?”
“是,这是洪武二十三年的数字。”
“如此多的卫所,只有这么点军匠?”朱允炆想知道武林是真的不知道军匠的确切数字,还是在装傻。
听了朱允炆的话,武林冷汗都下来了,连忙解释道:“回陛下。军匠的数字时常在变化之中,所以数字不准。因为已经几年未能查验,所以臣也不太清楚。”
“军匠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军士转业为匠的,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善战斗而转业,第二种就是民户或匠户转为军匠的,这些人比较小,主要分布在内地,边镇很少。”
“所以军匠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之中,很难得知确切的数字,臣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军匠。”
听了武林的话,朱允炆叹了一口气,卫所啊,可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朕知道了。”武林说得有道理,朱允炆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