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机构改革(一)(1 / 2)带着图书馆回大明首页

朱允炆登基已经三天了。这三天来。朱允炆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什么也不懂,处理政务真的是一件超级麻烦的事情,偌大一个国家,乱七糟的事情太多,永远处理不完。这三天朱允炆每天从五六点钟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以后,感觉都要崩溃了。

“高中时候也没这么努力啊,就算高三也有偷懒的时候啊。”朱允炆哀叹,“这一天天的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那便宜皇爷爷怎么就把丞相给废除了呢,还不许后面的皇帝立丞相。”

对于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朱允炆来说,权力要掌握在手中,但是事情要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官员临时需要什么权力,朱允炆可以让出去一点,但事情办完了还得收回来。

“不行,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内阁该出现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说到:“来人,召四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前来议事。”

朱元璋早在洪武十五年就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只不过只是作为皇帝的顾问,一点实权都没有,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平时就跟在皇帝左右,回答皇帝的问题。段福均、范湖和古华三人这几天就一直跟在朱允炆旁边。因为朱允炆的经验实在太少,很多问题不得不问他们三人,可以说在朱允炆手下,殿阁大学士的权力已经增加了。

然而朱允炆不想一直这么下去,他的这三位殿阁大学士中了进士以后就进了翰林院做编修,做庶吉士,哪有什么从政经验呢。所以这三天休息来朱允炆颇感力不从心。虽然他的想法很多,见识也不少,但他的知识必须同现在大明的实际结合起来,否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段福均三人不说是一问三不知吧,很多问题也是回答的不清不楚,或者是老生常谈,满足不了朱允炆的要求。

这些顾问不合格,朱允文就想直接成立内阁,殿阁大学士就取消好了。

不过说起来,朱元璋真的给后世子孙留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老朱既杀功勋将领,又杀士子文人。所以现在朝中大臣全都老老实实的,尤其是这帮子文人,变着花样的来舔朱允炆的臭脚,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朱允炆明生一直很好,跟文人走的亲近,这些文官希望提高文人的待遇吗。

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咸平之治”等,绝对有文人参与,而且文人参与程度很深。而汉朝武帝之后被称为昭宣中兴,因为文人认为武帝和武人把大汉朝败坏了,还是要文人来恢复国家的元气。后世明朝太祖,成祖时期就不是治世,后面对文臣非常友好的仁宣时期才是。反正从古至今文官们就这个尿性。

过了一会,就看到四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匆匆忙忙走进来了。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四位尚书和十位五军都督中间隔着一小段距离,五军都督在前,四位尚书在后。

行过礼之后,户部尚书郁新问道:“不知陛下叫臣等何事。”

“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有几件事要说,首先,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一直空缺,不知你们可有推荐的人选?”

六部的事不归五军都督府管,都督们站在旁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四个尚书则是互相看了看,都没有说话。现在他们拿不准朱允炆是什么态度,齐泰和黄子澄可都是跟着皇帝陛下的人,现在他们还都没有得到任用呢,还有朱元璋专门留给朱允炆的方孝孺,现在还在四川,虽然有先皇的遗训,也不知道皇帝陛下是否会重用方孝孺,又会给他安排一个什么职位。

大殿里四个尚书大眼瞪小眼,朱允炆看着他们也不说话,问题已经问了,如何解决,这几个尚书总要给出个章程来。

过了一会,他们似乎用眼神交流完毕了,刑部尚书暴昭往前迈了一步,说道:“起奏陛下,臣以为尚书之职关系重大,臣等不敢妄言,请陛下圣裁。”

得出这个答案,朱允炆也不意外,对他们来说,推荐谁也不合适,还不如不说话。但这也正是朱允炆头疼的地方,他对朝中的大臣不太了解,而且看《明史实在是太累了,他可不想时间都花在这上面。

“如今的吏部左侍郎是谁?”

“回陛下,是毛泰。”

“哦?此人如何?”

“此人做事颇有条例,为人忠义,这一年来吏部大小事均由毛泰处置,并无疏漏之处。”

“那众卿认为他是否当得这吏部尚书?”

说到这里,朱允炆已经有决断了,明史中对他的记载不多,唯一的一次记载是他不肯投降朱棣而被杀。如此忠义之人,又当了一年左侍郎而没有出差错,是个可用之才。

“陛下,臣等赞同,”

“那好,就这么定了。那兵部尚书呢?”

朱允炆刚问完就想起来朱元璋临终前曾命兵部左侍郎齐泰辅佐,那兵部尚书就是为他留的啊。

想到这里,也没等四部尚书回话,就说道:“就任命齐泰为兵部尚书吧。来人,宣吏部左侍郎毛泰和兵部左侍郎齐泰觐见。”

“吾皇圣明!”四人一同拜下。

“两部尚书之事只是捎带。朕一会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说。”

朱允炆打了个哑谜,四位尚书站在那,暗暗猜测究竟是什么事。五军都督也在猜测朱允炆要说的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对了。”朱允炆又想起来,六部只是政务部门,还有监察部门的老大没有叫过来呢,因此又吩咐道:“宣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寺卿。”

这时工部尚书严震直站出来了:“启禀陛下,据臣所知,自洪武三十年臣从督察院左侍郎迁工部尚书,右侍郎杨靖因罪死,督察院再没设左右都御史。另,大理寺卿于洪武二十九年被罢。”

“。。。。。”朱允炆发现他的皇爷爷给他留下的局面真是好啊,重要官职少了一半,全都需要重设,这样也好,一片白纸才更容易作画。

“既然如此,复设大理寺吧,其下属官员一应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