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 文谊赛第一题!(2 / 2)我对出名不感兴趣首页

毕竟来的这些人都是文联中的佼佼者,现场作文能力谁都不弱,就算来个高中生,都能写出一篇800字的作文,更何况是他们。

然后就是题材。

散文跟诗词。

这么短的时间,估计多数人都会写散文,毕竟散文的门槛稍微低一些。

万昭起身,从山坡上俯视着身下的荷风亭以及不远处的荷花池,灵台一闪,忽然想到了一篇合适的文章。

万昭起笔就写,根不不用信息搜索胶囊辅助,小学生都会背。

二十分钟后,一张A4纸就被写满了,文章刚好写完。

三十分钟后,比赛规定时间到。

众人纷纷将答卷提交到评委席。

曹其清掐着时间,允许3分钟交卷时间,凡是超过33分钟的选手,一律按0分算。

最终两个人因为迟交答卷得了0蛋。

答卷收齐之后,接下来就是评卷环节。

加上曹其清一共四个评委。

每人手里有十余份答卷,从这十多分答卷里选出最好的一份,四个评委分别选出四份,然后康濂再从这四份中选出最优的一份,即为最后的获胜者。

三十分钟后,每个评委各自选出了最好的一篇,展示到了参赛者面前。

分别是文联干事褚玉才的散文《荷风亭小记》、孙希的散文《游荷风亭有感》、万昭的散文《荷塘月色》、贾一鸣的五言绝句《咏荷》。

万昭的散文正是原世界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作品《荷塘月色》。

这首散文描写的是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文笔优美,想象力丰富,并且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广为人知。

这首著名的《荷塘月色》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康濂带上老花镜,开始品读起入围的四篇答卷。

通读一遍之后,从中挑出一份,又反复品读了几遍,仍觉得意犹未尽。

用了近十分钟,康濂摘下老花镜,眼睛炯炯有神,扫视了在场的人一圈,高声宣布道:

“最终的获胜作品是万昭的《荷塘月色》!”

此言一出,在场的文联成员一片哗然。

在康濂的示意下,万昭的那篇散文《荷塘月色》开始在众人间传阅。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