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青藏第十六天(1 / 2)缘藏首页

早上7点50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好东西后去吃早饭。对比几家早餐店我发现本地的藏式早餐比外来的早餐要实惠,一碗藏面外加一杯甜茶,让裤腰带放宽了两格,嘴角边的甜茶沫星散发着奶香味,嗅着这淡淡的奶香味,我情不自禁的伸出了舌头绕着唇边打转。走出早餐店,去商店补给好食物和水,回到旅店交了房卡,一切准备完毕之后,骑车离开了那曲市。

一离开那曲市,我的心情就不太痛快,来往的车辆成倍增长,仿佛那曲市就是条分水岭。以往骑行不到小时我会在路边拉野屎,面朝公路,但今天我从面朝公路转为背朝公路,来往的车辆实在是太多了,一辆辆飞驰的汽车从我身后经过时,我就感觉有人在偷窥我,万一有人录下来发在抖音上,那估计想不火也难。

上午10点25路过罗玛镇,我正欣赏着牛羊成群的藏北草原,突然身后传来了汽车喇叭的声音。面包车的司机生怕我听不到,按着喇叭的手迟迟不肯松开,这刺耳的鸣笛声让我的心情更加不痛快了,我不但没有靠边骑行,而且加快骑行速度,无视身后鸣喇叭的司机。面包车司机见我没有靠边行驶速度反而加快,暴躁的情绪尽数宣泄在按钮上,那喇叭声音离我越来越近,可我又一次选择的无视,笔直的骑行着。面包车司机再次受挫,他刚想打左转向灯准备超车时,对面刚好迎来了三辆后12轮的大卡车。顿时,面包车司机超车的念头被遏制了,无可奈何的他只能按着喇叭再一次的示意我靠边。

“你就是把喇叭塞在我耳边,我也不会让的,你又不是应急救援车辆,我凭什么要让你?你要是换种态度,轻点喇叭,我还会挡你的道吗?”

形势一直僵持到三辆大卡车全部通过,对面的车道刚一空出,面包车立刻打左转向灯迅速超车,超车完毕后立马转到我行驶的车道,面包车司机挡在我面前猛踩了刹车,强制停车的面包车司机这一举动让我猝不及防,在这电光石火的瞬间,我下意识掌控车头立刻靠边,同时拉紧了刹车。虽然我避免撞上车屁股,但突然的转向再加上刹车迫使车后胎打飘,导致连人带车摔向了路基。面包车司机通过后视镜看到我摔躺在地上后发出了舒心的藏腔尖叫,重新发动车辆扬长而去。

躺在地上的我眼前一阵晕眩,我没看清车牌号码,只记得车牌号的前两个字“藏E”,我躺在地上缓了一会,推开山地车小心翼翼的站起身,感知身体各个部位是否正常,又用手摸遍全身,最后在右腿外侧膝盖处摸到了三缺一的破洞,卷起裤腿一看右腿膝盖外侧擦破了皮,伤口在高原低压的环境下渗出血水的速度较为缓慢,我向前走了几步,担忧的神情逐渐变得舒展开来。还好还好,只是轻微擦伤,不影响骑车和走路。我见没受什么重伤,目光转向消失在地平线的肇事司机,我咬牙切齿的骂道“妈了个巴子,你这个数字界和字母界一词之下万词之上的东西,别让我知道你是谁,什么玩意啊!我虔诚的祈祷艾滋伴你永生。”

我发完牢骚后简单的处理伤口,贴上创口贴给右腿套上了护膝,扶起车继续出发。

在此,我要事先声明,我并不是靠路中间骑行,而是距离路基一米远的距离骑车,为什么我不靠路边骑行,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因为路边的公路质量差,像什么裂缝,坑洼比比皆是。第二点是延长路边发生紧急事情的反应时间,在路边骑行的时候,指不定哪个低头玩手机的憨货就撞上来了。第三点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尽可能的减少扎胎的概率,在路边骑车扎胎的概率比在路中间扎胎的概率要高出三倍以上。有经验的骑行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紧贴路边骑行的,但我就是属于特殊情况,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我学乖了,老老实实的紧靠路边骑行。这受伤的膝盖多少会影响骑行的速度,15公里的上坡路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费劲的翻越无名垭口,抵达香茂乡已经是下午4点50了,在香茂乡吃过晚饭后,忍着伤继续向前前进,计划在古露镇下住。

天慢慢的黑了,可我还没有抵达古露镇,受伤的右腿蹬踏板的频率越来越慢了,地面上的石头已经模糊到看不清轮廓了。正当我发愁今晚住哪,前方一百米处两点钟方向冒着亮光,这亮光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心情沮丧的我立刻振作起来,加快骑行的速度,向亮光骑行。

走近一看,亮光区域是一片建筑工地,灯光是从建筑工人的聚居地铁皮集装箱散发的,我骑到铁皮集装箱前,下了车撞着胆子喊道:“有人在吗?”

过了一会儿,从房间里走出一位身穿部队迷彩服的中年男子,年龄估摸着快有六十,他见我一个人问:“恁这是弄啥呢?”

他这一口河南方言说得我云里雾里,我腆着笑脸回答“叔,你会说普通话吗?”

“恁个小娃娃来这做啥?”大叔无视了我的请求。

“我是骑车的,今晚能在您这歇脚吗?”

大叔见我的眼神像是看到了外星人,惊讶的说道“甚!骑车滴?俺的乖乖啊,恁太兴了,住这吧,陪俺说说话。”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叔告诉我他自己的生活现状。

在这人烟稀少的西藏,大叔只要是看到内地人见谁都像老乡,大叔可能太寂寞,除了几个工友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了。大叔也比较可怜,光棍几十年了,一直都没个对象。没有女人的男人日子是很清苦的,大叔在外地唯一和年轻女人说话的场合就是在按摩院。

“多少钱扯一火?”

“三百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