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献策(2 / 2)隐士世家首页

末了,顾大郎又缓缓道:“其实,乡亲父老大都不易,他们一整年辛勤劳作,全因这场大雨化作乌有,只怕没有比他们更痛心难过之人了!如今为了一家老小的吃食,他们不得不仰人鼻息,舍去家中清净日子来做这劳什子苦役,实在叫人怜悯。两位爷不妨多为他们考虑一二,此乃善举,相信他日两位必得厚报。”

二人闻言,只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由得一起拜倒,口中谢道:“多谢小相公出谋划策,我兄弟二人感激不尽,后边还多有小相公担待之处,请小相公万勿推迟。”

如此数日休整,各村大有调换,总算渐渐步入正轨。这日午后,难得小憩,由顾大郎为众人讲‘梁山好汉’的故事。虽说有不少人曾在县上听过些许回目,但那里如顾大郎这般有着层次、按着进度讲来更叫人入迷。

顾大郎声情并茂,不比茶馆里老说书的差,更兼之他旁征博引,每每说到动情之处,必往乡民身上引去,勾得人感同身受,愈发上心。

这日说到梁山泊林冲落草,又引起他自我感慨道:“说来这盛世犬不如人,乱世人不如犬,想那林教头统领八十万禁军,却也不得不落草为寇,更堪咱们这般素民百姓。万幸当今圣上英明,官府诸位大人又爱民如子,即便遂州府遭受二十年难遇的大灾,也能保证本府全境百姓不至于居无所安、食无得饱,此等事放眼五千年已降,也算少有的。当真是苍天佑之,幸何如之!”

底下人听了,大都叫好,但多是因为故事精彩的缘故,倒非什么‘苍天佑之,幸何如之’。

顾大郎自然明白底下人所想,他自黎民中而来,更知黎民的心思,当即又续道:“如今咱们有幸聚在一块修缮官道,诸位乡亲切莫生出丝毫懈怠之心,平素上工也务必尽心尽力,万勿应付了事,须知要想富、先修路,咱们遂州府名不显于川渝,大多便是因为官道不整的缘故。”

“官道不整与我何干?遂州府在外地没甚名声,那也是官老爷操劳的事情,我们小民啊,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便足够了,”底下有活跃的顿时发声驳斥了顾大郎之言,不少人也跟着附和地笑了起来,显是赞同的。

顾大郎并未作恼,他也跟着笑了笑,随即应道:“小子知诸位的心思,只道修路乃是官老爷的政绩,与我等小民无关,哈哈,小子却要说的是,此言大错特错,愚不可及。”

“如何错了?顾大郎且分说清楚,好叫我等知悉。”

“小子说了,要想富、先修路,此乃民生大计,百年大计。试想,若是遂州府官道破败,则各地商贩必不愿来咱们遂州行商,如无商人入境,则遂州自给自足,如是平常年间倒是无虞,一旦有天灾人祸,却又为之奈何?此其一。其二,便是各地往来的士子行人也不愿走咱们遂州的官道,若无这些人为咱们传递名声,遂州府终究碌碌无名,僻居一隅又何谈百姓富足?”

“其三,若是咱们的官道休整好了,自然便有外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进来,咱们本地特产亦可高价卖出去,不至于好物贱卖,瓜果零落于野,凡此种种,与咱们息息相关的益处可谓是数不胜数,诸位皆是良善之民,这些事稍一提点,便自能想明白的。”

底下人听了这话,顿时交头接耳,不停点头赞同。顾大郎见状,心下大慰,其实他虽颇有些见识,但这些个民生之事,他却只稍悉皮毛,真要叫他好生说道,则必定会出老大的洋相。所幸此地乡民大多没甚见识,被他几句话一糊弄,也就信了。

顾大郎本意也并非要教授这些人好大的道理,只不过为了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罢了。在他看来,大家原本都呆在自己家中,虽谈不上多么安逸,但总是自在的。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如今离了‘狗窝’,一时间或许劳累可以麻痹自己,但时日久了,自会想念亲人,他所能做的,便是阻止这种低落的心思。

故事岔开许久,便又有人催促着继续,顾大郎精神一震,随即又将汴京城杨志卖刀一节讲了。

才刚讲完,边上听得津津有味的几个胥吏这才意识到自家职责,忙又催着众人上工。顾大郎说得口干舌燥,正要找个树荫歇息片刻,却听身后张吏员喊道:“顾小相公,顾小相公,且等一等。”

他回身看去,只见张、刘二吏快步走了过来,瞧那样子颇有些慌乱,待得走近,又听二人说道:“有几位老爷们想要见见你,还请小相公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