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略有些失落的转过身来,颜松的声音又是响起,“不知你是?”
“我只是个老太婆子而已。”奶奶说道。“走,回去吧,小临。”
谢临一怔,现在跟着奶奶隔得很远,为何奶奶会知道是自己,谢临默不作声,跟在奶奶身后,颜松也是有些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临知道入道者?”
走在回去的路上,奶奶的脚步倒是没有那么快了,谢临勉强能够跟上,问向谢临。
“嗯。”谢临点了点头。
“入道,入道,也是在与天相搏啊,与天斗,与人斗,即便是掌控了天地之力,也不过寿数五百载。”
“但是这其中又是有多少陨灭在路上的,天地至理又岂是那么好参悟的。”
“人老了,就容易啰嗦,你父亲的事,你不需要去掺和了,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很多时候,也能够猜出大概。”
“父亲难道有其他死因?”谢临疑惑的问道。
“我不知道,入道者之间的事情太过复杂。”奶奶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况且你以为一位入道者会病逝吗?”
“奶奶也是入道者?”谢临试探的问道。
奶奶哑然,笑着说道,“我不是入道者,我只是个普通的老太婆子。”
谢临点了点头,奶奶不会骗自己,只可能是对入道者有些了解罢了,自己的父亲便是入道者,奶奶知道一些很正常。
回到家中,奶奶如往常一样,做着饭菜,似乎刚刚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影响到她一般。
谢临把《大学》拿着,走到了大门口,门口有一块不大的石头,石头上面齐整,最适合坐在上面读书。
轻轻坐下,随后整个心神都沉浸到书中去,谢临尽量控制着声音,使得不要影响四邻,但是书声还是传了出去。
如激打在岸边石上的水声,空灵悦耳。
随着脑海中的天音一同的诵读着,虽然没有刻意的去理解书中的意思,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的至理,恍若天地再书本上划刻出来的一般。
轻显易懂,没有过多的赘余。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中抽了出来,重新编章逐句,后朱熹据程子之意,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其中的各种章句经过了很多年代,都是有了不同的解释,如“亲民”二字,即便是历代大儒都是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大儒们怎么理解,对于天地至理的追求是同样的。
谢临的声音传出,爷爷奶奶在门内安静的听着,奶奶的泪水滑落。
“当年小江也是这样,坐在那个位子,手中捧着一本古书,在看啊,读啊,小江读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声音的变调,我都还记得,恍若梦中一般。”
“小临也是如此,读书声音都是这样的明朗,都是这样的令人不自觉就沉醉其中。”
爷爷在一旁默不作声,但是也是看着谢临出神,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谢临在一遍一遍的默诵着书中的意思,到了现在,已经能够初步的控制住精神力的耗费了,不再像前些日子那般,看了一遍就有些晕眩。
古卷在脑海中张开,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着大学上面的二千余字,每一个字都以小篆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