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一些专家搞出来的半成品,由于某些原因项目被搁置了,项目组也解散了……
江寒最简单的做法,只要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让其能正常跑起来就够了。
但他思量了一下,没有“投机取巧”。
他只参考了一下那个框架的整体架构,至于代码,一行也没沿用。
相比之下,他更信任自己写出来的代码。
时代在发展,江寒现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之前那些专家也学不到的。
因此无论设计理念,代码可读性还是鲁棒性,两者都无法相提并论。
江寒正式开工后,进度并不算慢。
先行者的经验、国内外同类系统的完整反汇编代码、详实的硬件手册……
有这么多可参考的东西,基本不可能“卡关”。
再通过虚拟空间百倍加速,开发进度可以说日新月异。
但在开发“作业和进程调度”、“内存分配”等模块时,还是稍微耽误了一点时间。
主流的操作系统,不管运行在哪种机型里,在这些部分采用的算法都差不多。
在调度进程时,如果是批处理系统,使用的不外乎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等算法。
而在更先进一些的分时系统里,一般采用看优先权调度、时间片轮转、多级反馈队列等方法。
此外还有“彩票法”、“最少裕度法”、限期调度、单比率调度……
可惜的是,无论哪种策略,都不能一劳永逸,完美适应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
各种算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但也难以避免地各有不足。
能不能搞个新算法呢?
要求不高,在极端情况下,表现不是太差而在正常情况下,各项指标又足够过硬,这样也就差不多了……
江寒想到了机器学习。
如果能训练个“神经网络”,来智能地分配内存,调度作业和进程……
江寒直觉这个思路应该可行。
只是,系统开销是个问题。
就算是巨型计算机,资源也是有限的。
以削弱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来换取稳定性和适应性,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江寒计算了一下,根据目标计算机的规模,如果训练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放进去,差不多要增加10的算力开销!
至于浪费一些内存,倒比较无所谓,哪个大型机也不差这几十……
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解决呢?
怎么打造操作系统,才能提高它运行的效率?
江寒想到了一个事实:相比常用的,汇编才是效率最高的编程语言。
汇编的执行效率,一般要比语言高上2030!
如果全盘采用汇编开发的话……
一个降低大约10,另一个提高20以上。
里外一抵消,貌似非但不亏,应该还有得赚?
虽然用汇编搞开发,又麻烦又低效,复杂度直接上天。
可自己强化了这么多的大脑,不就是用来解决这种事情的么?
江寒想到这里,顿时豁然开朗。
于是,权衡了一番利弊后,他毅然做出决定。
就用汇编来写整个操作系统,并在其中内嵌一个“人工神经网络”。
以内存请求、进程申请等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输出动态的分配和调度策略……
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还挺复杂。
仅用基本的“人工神经网络”,效果不算特别理想。
江寒反复思考、测试后,将“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到了一起。
试了一下,效果赫然不俗。
只是,这么复杂的算法训练起来自然不容易,足足耗费了半个多月。
这还是学校里的大型计算阵列,换成普通超算,只怕得上万个机时……
学期临近结束的时候,江寒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
他把多达1g的开发文档和源代码,装进盘送到了张德昭手中。
老张简单翻看了一下,愣了很久,才不着痕迹地抽了下嘴角。
真特么妖孽啊!
还不到三个月,就干完了这样一份大工程……
老张想了想:“东西先放我这吧,我先分析、测试一下,别有太多bug。”
没是绝对是不可能的。
ins卖出去10多年,还不定期发布漏洞补丁呢。
关键在于是否严重、致命。
还有,在目标计算机上,到底能不能跑起来,性能怎么样……
江寒对此自然没意见。
估计再怎么快,这个系统也得明年才能通过鉴定。
望着江寒离去的背影,老张一阵牙疼。
本来想用这个项目,“稳住”这小子至少半年,可现在……
还有大半年,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可惜这个时候,尽管老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也完全预想不到江寒提交的这份“毕业设计”,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震撼!
……
距离寒假还剩没几天。
江寒从“科研任务”中解脱出来后,和普通大一生一样,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期末考试。
说形式主义也罢,说多此一举也行。
反正该走的程序,一样也不能少……